欧美同学会举行座谈会迎接国庆75周年: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留学人员力量

作者: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9月26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秦珍子

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始终觉得,当年学成归国是“赶上了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黄金时代’”。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欧美同学会大讲堂暨留学人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欧美同学会理事讲起了自己17年前的选择。以钱学森、周培源为例,她说,中国现代的科技发展史,也是留学人员报效祖国的历史。

“留学报国”的故事贯穿整场座谈会。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梅,曾以第一名的入学成绩考入日本医学泰斗远藤启吾教授门下,此后在分子影像研究领域获得多个国际奖项。2005年、2007年,她两次回国参加欧美同学会活动。“祖国建设对人才的渴求、对留学人员的期盼,深深震动了我”,她说,随着个人事业的发展,报效祖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信心也越来越足。

2011年,已经在英伟达公司担任高管的张立华放弃美国高薪,回国创业。在家乡吉林长春,他组建了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异构计算技术研发团队,创立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说起当年的决定,他坦言,在海外工作十几年,事业上有一定发展,但“成就感”不够,始终觉得“根在中国”。他意识到,只有把个人事业追求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广东省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在发言时特别提到,广东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发源地,容闳、詹天佑种下“留学报国”的种子,厚植“爱国为民”的沃土。欧美同学会要充分发挥青年留学人员的作用,凝聚爱国共识,弘扬报国传统。他还表示,拓展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非常重要。

在听完6名嘉宾的主旨发言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丁仲礼指出,广大留学人员要厚植爱国之情,不忘留学报国初心,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把爱国之情融入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拼搏奋进。要砥砺强国之志,勇做民族复兴先锋,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勇创佳绩。要发挥语言、人脉、渠道等优势,积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力践报国之行,担当时代重任,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的先进知识理念,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刻苦钻研新知,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留学人员篇章。

9月26日,欧美同学会大讲堂暨留学人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主旨发言嘉宾正在交流讨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秦珍子/摄


随后,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留学人员的智慧和力量,6名嘉宾进行了交流。代表企业家的张立华和代表学者的田梅座位相邻,张立华笑着说,“从我这儿开始跨界”。事实上,他如今兼任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和田梅团队也有合作。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位人工智能专家提出,要注重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产教融合,培养学生“顶天立地”——要么做原始创新,要么解决实际问题。

“认清国情和形势,在不确定中确定长远的目标,去攻克、去实现。”谈到新时代留学人员的使命时,段慧玲说。

如今,田梅认为自己有三重身份,是临床医生,是科学家,也是教育者。让这位《柳叶刀》杂志编辑顾问感到欣慰的不光是2020年当选世界分子影像学会主席,作为中国人首次站在该位置发出中国声音、作出中国贡献,还包括一件“小事”——去年,一名哈佛大学医学院硕士生选择到复旦大学读博,“满世界找导师”之后,该学生认为,这位中国学者就是最合适的。

据了解,“欧美同学会大讲堂”创设于2022年,是欧美同学会加强思想引领工作的新载体。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紧贴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目标并结合国内外热点话题进行专题报告宣讲交流,致力于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有新担当、新实践、新成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6日电

【责任编辑:张国】

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浪漫郧西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25 22:52:04

“山乡巨变”后,清溪村还有多少可能

中国青年报2024-09-24 08:04:34

在三千年典籍中读懂中华文脉

中国青年报2024-09-20 06:47:18

喝下这副“电子中药”,民乐青年也新潮

中国青年报2024-09-20 06:47:51

青春版《牡丹亭》,20年生生不息的青春

中国青年报2024-09-19 20:16:44

读书不为写作,但需要写作的反向滋养

中国青年报2024-09-20 08:00:52

除了“情绪价值”,书市还提供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9-20 0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