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七次马拉松 在巴黎起跑

作者:守候微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8月11日

8月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杨浩冰在机场大屏寻找自己的航班信息。他将在当天晚上8点到达重庆进行中转,在次日凌晨两点登上去往巴黎的飞机,并在北京时间8月6日13点到达巴黎。胸前的斜挎包和身后的登山包是他此次巴黎之行的全部行李,包含了两双比赛用的专业跑鞋和一套衣服。王藜静/摄

当地时间8月11日,法国巴黎,比赛结束,杨浩冰站在巴黎奥运会全民马拉松赛道的终点,拿出国旗合影留念,背景是巴黎地标建筑荣军院。(受访者供图)

王藜静 | 摄影报道


今年1月24日,杨浩冰收到了一封来自巴黎的邮件,接着他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巴黎奥运会,I'm coming(我来了)!!!”


收到这封邮件,意味着他从全球80多万报名跑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巴黎奥运会全民马拉松项目20024名幸运跑者之一。


杨浩冰是一名跑步爱好者,2018年他来到北京,一直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三年前,巴黎奥组委发布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全民马拉松计划”,这是奥运会马拉松项目首次对大众选手开放。按照规则,参与者通过多种运动,如跑步、骑行、游泳等,在指定的运动app上累积10万积分,就有资格参加巴黎奥组委官方网站发起的抽签。


杨浩冰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我在官方时间截止前达成了抽签要求,没想到几个月后我居然真的中签了。”据巴黎奥组委公布,中国只有不到200人获得了参赛机会。


今年北京的夏天依旧炎热。7月31日,杨浩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当月的跑量:“跑步以来最多的记录:220公里”,这是他腰伤康复后,连续两个月跑量超过150公里。


“跑步是会上瘾的,一旦你坚持跑完第一个半马,你就会爱上跑步。”杨浩冰翻看着自己过去的跑步记录,七年前,28岁的他参加了青岛马拉松比赛,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半程马拉松。当时正值青岛啤酒节开幕,热闹过后人潮逐渐散去,只剩下奔向金沙滩的跑者。他没穿专业的跑鞋和衣服,从夜晚一直跑到凌晨,体力透支、煎熬、疲惫,咬着牙跑完了全程,跑完后立刻就把鞋子扔了。“当时下定决心,我再也不跑了,现实却是一直跑到了现在。”


一年后,他又报名参加了北京马拉松。去巴黎前,杨浩冰已经参加了6次全马和34次半马。


在北京,杨浩冰每天都要坐近一个半小时的地铁上班。面对工作压力,杨浩冰一直试图在生活中寻找出口。“跑步时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是我跟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迎着风声,向前进就行了。”


在一次跑步活动中,杨浩冰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小周,她也是一位忠实的跑步爱好者。去年,他们在北京结了婚,家中还养了一只叫“六一”的小狗。杨浩冰的人生似乎因为跑步开始了新的阶段。“跑步带给我的不止是身体上的变化,也是爱情的见证、跟生活交换感受的窗口。”


杨浩冰第一次出国参加马拉松比赛是在2019年,从德国的一个小镇出发,跑博登湖三国边境,沿途景色很美。“当时我还特意带了一面国旗,在起点的时候我喊人帮我拍照,结果一下子过来了很多华人,都想和我合影,当时特别有自豪感。”


快到终点的时候,现场主持人喊着杨浩冰的名字,他从包里拿出国旗披在肩上,“就像当年刘翔一样,虽然我不是专业运动员,但那一刻我代表着我的国家,那是我比赛中最骄傲的时刻。”去巴黎前,杨浩冰买了许多国旗的贴画,他打算在比赛中贴在身上。“这次比赛虽然在晚上,但我还是会身披国旗跑向终点,让全世界看见我,看见一个来自中国的跑者。”


为了不辜负这次远赴巴黎的比赛,杨浩冰把跑步完全融入了生活,白天上班,夜晚和周末训练。每周二下班后,他穿着拖鞋坐地铁到体育场,换上专业跑鞋完成配速间歇跑训练;周四晚上8点准时到奥森体育公园进行越野爬坡训练;周六周日继续爬山加练。“奥组委的官方线路有将近450米的爬升坡度,周六周日有机会我会去西山爬坡,用越野跑提高自己的心肺水平,控制自己的心率。”


此次巴黎全民马拉松计划将有来自全球的20024名选手参与,路线与巴黎奥运会的正式马拉松比赛一致,从塞纳河河畔的市政厅出发,途经巴黎歌剧院、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地标性建筑以及巴黎周边的九座城市,从凡尔赛宫折返。这条路线的设计灵感源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的标志性事件“凡尔赛妇女大游行”。


8月10日晚,杨浩冰在巴黎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七次全程马拉松,从黄昏跑到了黑夜。“我全凭意志力跑下来的,赛道难度太大了,16公里到20公里几乎全是爬坡,29公里后面有更大的坡,是我跑过坡度最大的马拉松,最后8公里都是硬撑着跑下来的。”


跑完后,他累得躺在了终点附近,除了沿途的补给站,杨浩冰最期待的是在观众中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一路嘈杂声中‘加油’声格外响亮,听得内心非常感动,也更有动力了。”跑到终点,杨浩冰拿出国旗跟身后的跑道合影留念,领到完赛奖牌,他在朋友圈分享道:“准备了三年来到巴黎,尽管低烧状态很差,赛道也太虐,但也算是如愿完成奥运梦想,值得了。”


杨浩冰想每年跑一场马拉松,一直跑到60岁。也许以后他不再当跑者了,就会去马拉松比赛当“兔子”(配速员),帮助更多的人开启第一次马拉松的旅程。

7月14日,北京西山,早上7点,杨浩冰从位于西山脚下的模式口出发,沿防火跑道一路向山上跑,15公里左右后折返回起点,完成当天30公里的户外越野训练。这是杨浩冰为准备巴黎奥运会全民马拉松比赛所做的专门训练,以便提前适应巴黎赛道坡度变化。据巴黎奥组委官方公布,此次全民马拉松项目全程有将近450米的爬升坡度。王藜静/摄

8月1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杨浩冰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出发跑过“鸟巢”后折返。王藜静/摄

7月16日,北京天坛体育场,杨浩冰跟北京某跑团一起进行每周固定的配速间歇跑训练,训练开始前,跑者们跟随教练热身。王藜静/摄

7月16日,北京天坛体育场,杨浩冰跟北京某跑团一起进行每周固定的配速间歇跑训练。王藜静/摄

7月16日,北京天坛体育场,杨浩冰(左一)跟北京某跑团一起进行每周固定的配速间歇跑训练。王藜静/摄

7月24日,北京,杨浩冰早早来到了法国签证处,拿到了去往法国的签证。他在五天前提交了相关材料,等待期间他一直很担心签证申请能否通过。王藜静/摄

7月31日,北京远洋国际中心,下午6点突然下起暴雨,杨浩冰和同事在公司外等待雨停。前一天固定的夜训计划被北京的一场雨打乱,原本他决定当天回家后到附近的体育场继续训练,但是突然的暴雨再次打乱了他的计划。王藜静/摄

8月1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杨浩冰结束当天的训练,与跑友一同拉伸。当日距离杨浩冰出发巴黎还剩4天,这也是他赛前最后一次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进行长距离训练。王藜静/摄

8月1日,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地铁站入站口,杨浩冰结束了当天在奥森公园南园的训练,准备乘地铁回家,在进站时扶着栅门拉伸大腿肌肉。他当天原本计划跑15公里,“最后还是跟自己较劲多跑了一圈,一共21公里,体感非常累”。王藜静/摄

7月27日,北京丽泽公园,杨浩冰的妻子小周带上家中的小狗“六一”,陪他进行日常训练。“六一”是一种梗类犬,运动量极大,杨浩冰在家附近跑步时会牵小狗一起跑,最多时一起跑了10公里。王藜静/摄

7月27日,北京丽泽公园,杨浩冰和家中的小狗“六一”一起跑步。王藜静/摄

8月5日,北京地铁1号线,杨浩冰去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地铁上,在手机上继续处理工作事务。王藜静/摄

8月5日,北京首都机场线,杨浩冰在去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地铁上,他用专门为去巴黎买的运动相机记录旅途。王藜静/摄


【责任编辑:齐琪】

研学游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43

起个大早去看人间烟火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33

历经700年的理想都城 北京中轴线一直在生长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6:25:33

10后的文学世界

中国青年报2024-08-01 08:50:26

彭明瀚:把海昏侯博物馆建到考古现场去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6:38:08

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7:50:27

建盏为什么和宋代茶文化最般配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8:28:21

“三辞桂冠”的季羡林 中国学问家的典范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9:34:54

直播时代,读书别丢掉自我发现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6 06: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