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说 | 从读到写: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一
儿时爱读连环画,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画得惟妙惟肖的小人画,我常常在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捧着连环画不停地翻阅,书中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画面总是让我爱不释手。由于太过喜爱,反反复复翻阅的次数太多,书中的纸张都变得陈旧。
我看过的连环画数不胜数,如《西游记》《水浒传》《地道战》《三毛流浪记》等,我喜欢唐僧赴西天取经的坚定执着、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女儿国温柔善良的国王,还喜欢那些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梁山英雄、利用地道击败敌人的八路军战士等等。
那时年纪小,识字有限,如若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会跑去问祖父、母亲或者姑姑。在我久远的记忆中总有这么一个场景,在乡村寂静的夜晚,屋内一盏煤油灯闪烁着昏黄暗淡的光亮,姑姑耐心地为我和弟弟们解读连环画中的故事情节。姑姑聪明活泼爱笑,口齿伶俐,遗传了祖父的好口才,她和我们讲那些故事时,总是神采飞扬,如今我都仍能忆起她当时的模样。
初中阶段因学业原因,看课外书的时间有限,但父亲每每从办公室带回来的报纸,上面的文字短小精练,我还是会挤出一点时间阅读。
少女时代爱读言情小说。15岁那年,我考上了中专,4年的中专生活,于我而言如同一段在云端的时光。学校里有一栋四五层的图书馆,入学后不久我就去办理了借阅证。周末的时候会和寝室的女同学相约去图书馆看书。
馆内书籍众多,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历史等书籍都分类排放,极易查找。安静的阅览室里有许多张桌椅,学生可以坐在那里尽情地阅读,有时我一坐就是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时光就悄悄地在阅读中流逝了。当然也会把喜欢的书借回寝室,空闲时间看几页,或晚上寝室熄灯后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书。
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懵懵懂懂、春心萌动的花样年华,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好奇与向往,那几年时间里我看完了琼瑶、岑海伦的所有作品,书中那些男女主角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着我,看得入迷动情时,会为书中人物的曲折坎坷经历流下感伤的泪水,忧郁得像林黛玉。
我也读冰心、苏青、丁玲的散文、鲁迅的狂人日记,金庸的武侠作品会涉猎一些,可能因为性格喜静,对武侠类的书籍兴趣不是太大。我对绘画颇为热爱,馆内的许多美术书籍,也会借来欣赏品味一番。
二
祖父一生热爱阅读,深研医学。他去世时留下了很多古旧书籍,父亲全部给了我,一直被我妥善珍藏着。那些书都比较古典,有冯梦龙的“三言”,有凌濛初的“二拍”,还有《易经》《菜根谭》《薛仁贵征西》《唐诗三百首》《本草纲目》等。
我挑选了一些阅读,“三言二拍”中的故事非常精彩,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道德斥责,还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生活。《菜根谭》内容独到精辟,教会了我许多处世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
参加工作后的我,一发薪水就会跑到小城新华书店里买书。网络购物开始盛行时,遇上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我会买全套。闲暇时光,我常与书为伴。孤独寂寞的时候,书如好友,静静陪伴着我;彷徨无助的时候,书似师者,给予我精神力量。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独坐书房,泡一壶清茶,翻阅一本书,用心品味故事里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心灵的柔软与慈悲、无助与挣扎,感受他们灵魂里的光辉与动人之处。
有很长一段时间沉迷于张爱玲的文字,喜欢她在《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中讲述那些旧上海小女子们的爱怨情仇故事,她对人性复杂心理的细微刻画让我记忆深刻。
2015年8月,在江西修水书店遇见了王安忆的《长恨歌》,果断买下了,工作之余细细品读她慢条斯理地讲述上海的弄堂和王琦瑶因竞选“上海小姐”而跌宕起伏的一生。2017年11月买了斯蒂芬·茨威格的《陌生女人的来信》,书中讲述了一个伟大痴情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痛苦绝望地写下一封凄婉动人的情书,读后泪水簌簌而落,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对那个女人既心疼又敬佩,第一次知晓爱还可以这样无怨无悔无求,没有一丝心机,没有任何保留,悄悄藏在心里,至死不渝。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书耐读,我不止读过一遍,如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沈复的《浮生六记》、川端康成的《雪国》等。近年尤爱林清玄的作品,他的文字清新自然,字里行间充满着无穷智慧和智者禅语,具有“清心”之功效,每次出门旅行或下乡度假时都会随身携带一本。读他的《不闻,是一种清净》《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辨,是一种智慧》《不看,是一种自在》这一系列丛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淡定从容,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懂得守住初心,不轻易陷入无谓的世事纷扰之中。
三
在书籍的海洋里,我一直是一位忠实的读者。在遇到樊健军、徐春林、罗贤华等作家之前,我从未想过要从一位读者转变为作者。忘记了与他们是如何相识的,最早的时候县里有个QQ文联群,他们经常在群里聊关于文学的话题,读书、写作、投稿、上稿,仿佛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群里经常很热闹,一有哪位作者上稿了,大家就一窝蜂似的发祝贺,然后就是约喝茶、散步、聊天,交流文学与情感。
刚步入社会那几年,我在生活方面并不顺利,喜欢在QQ空间里写心情、发感慨,还学着填宋词,文字多为忧伤。他们如若看到了,会点赞评论,会引导我开始写作,让我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形成文字刊发出来。除了读书时写过作文,再就是写过日记,我从未写过什么有意义的文章,更别提发表了。但是在他们的不断鼓励下尝试着写过,第一篇散文《今夜有风》刊发。
2018年12月,我加入江西修水县作家协会,参加了县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我进入了县溪流文学社,参与过几次文联活动,我感受到的氛围完全与周边环境不一样,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人,一群努力奋进、拼搏向上、执着追梦的人,他们有着另一个我望尘莫及、丰盈饱满的精神世界。
闲暇时间,我全部用来阅读与写作,从自身成长经历、周边人物故事、旅行见闻感想等方面着手,写了一系列文字,如《旧物》《修城小巷》《雪之散章》等,大约有20余万字。之后我加入了江西九江市作家协会、中国水利作家协会。这既是对我文字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读”是汲取营养,丰富内心,提升境界;“写”是挖掘内在,表达情感,寻找自我。写作是一场艰辛而漫长的旅程,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受得起挫折,既已选择就会坚定走下去,越艰难越要向前,正如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所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幸运的是,文学这条憧憬船,载着许多和我一样有着共同目标的人,我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