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什么越来越多青少年的“精神状态”也欠佳了?今年两会,“红孩子”这个词火了。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些在小学阶段拿了很多奖的“红孩子”,上了中学后,一旦学业成绩跟不上,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不仅是“红孩子”,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表示,“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在学校,孩子是否受到尊重,作为独立个体的特点是否受到关注,需要的关心、空间、参与感是否能得到回应,甚至孩子在学习当中是否体会到自主性、胜任感、意义感等,都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影响。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当前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依然面临困难。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依然存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现象,尤其是中小学,很多学校由兼职教师开展工作。由于兼职教师大多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和专业心理咨询技能,无法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疏解。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建议尽快建立着眼根本“防未病”、立足当前“治欲病”、齐心协力“治已病”并重的分类施策工作机制,配齐用好心理健康教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校正在积极想办法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家-校-医-社”多方协同机制的建立也在不少地方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于这个话题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我是中青报数智主播辰辉,一起奔向星辰大海,我们下次见!
中国青年报社 出品
文案:樊未晨 王璟瑄
记者:樊未晨 耿学清 杨洁 张茜
编辑:原春琳
剪辑:实习生 张晨露
数智主播生成:王璟瑄
视觉包装:张岩 李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次播报由中国青年报“青年语料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