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推动科技发展,女性科技工作者既要引领原创也要纠正偏见。
每年全国两会都会跨越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两会的议案提案,很多聚焦女性权益和发展。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伊彤非常关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问题。她说,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产业创新发展、国际开放创新、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女性科技工作者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和育儿期是重叠的,由此会引发家庭事业难以平衡、生活存在后顾之忧等问题,最终导致女性科研人员中途“下车”。
中国科协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近4000万,占比超过45%。
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女科技工作者的政策举措。2021年,全国妇联、科技部等制定了《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之后又发布了《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
伊彤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更需要激发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要用更大力度、更细化的措施给予女性科技工作者更多助力。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提交了《关于切实推动女性参与科技创新,重视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提案》。他建议,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实施执行中,提高科技领域“性别平等”意识,以适当政策“倾斜性”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造力,助推女性人才投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队伍。
女性科技工作者谋求发展,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这些“外力”。同时,作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或者说,任何一位女性也要明白,还有一些被忽略的,恰恰是科技工作者可以改变的。
比如,夏天办公室里,女同胞经常会抱怨空调开得太冷,这是因为女性代谢率比男性低35%;许多工具女性用起来不顺手,这是因为女性的平均握力比男性低41%。
英国作家、记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所著的《看不见的女性》一书,罗列了一系列此类现象,并分析了背后的根源,世界上很多数据是基于男性的。
一些药品在做临床试验时,没有区分男女受试者,同样剂量未必适合体重和代谢率更低的女性;有些医学研究忽略了女性因素(如生育和激素周期)使得一些新疗法、新药物作用于女性患者时无法取得应有疗效。
另一位英国女作家安吉拉·萨伊尼,曾梳理科技史、人类社会发展史,将偏见造成的错误,写入了《科技对女性做错了什么》。
由此可见,科技需要女性引领原创,女性也要清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纠偏”,从而获得两性平衡平等发展,共同推进社会进步。
这里是中青报青提子曰专栏,新闻有限,真实无限,一起分享报道的余味。
中国青年报社出品
文字 李新玲
剪辑 杨阳
视觉包装 张岩 李晗
数据来源 中国青年报社“青年语料库”
图片视频来源 视觉中国 中国新闻网 中国妇女报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