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AI技术使用,49.6%受访者期待严厉打击侵犯个人权利行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今年两会,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AI)成为热点话题之一,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与潜藏的风险同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进行了一组两会青年期待调查,共有2002人参与。调查显示,规范AI技术的使用,49.6%的受访者期待严厉打击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46.8%的受访者期待明确责任制度,确定责任归属。
“去年网络上利用某知名歌手的人声样本,通过AI训练音色、音质和发音特点,建立起相应的声音模型,然后再生成翻唱歌曲走红网络。这种情况是否构成侵权?现在AI制图,甚至AI生成视频都变得非常容易,但是背后的版权如何界定?当AI图片已可以以假乱真,人们如何去辨别?”“00后”音乐爱好者彭欣说,今年两会,希望代表委员就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保障个人权利建言献策。
此外,规范AI技术的使用,44.0%的受访者希望明确AI作品的版权归属,42.7%的受访者希望加强AI系统的透明度和公平性,41.8%的受访者期待规范AI技术的使用范围和方式,38.7%的受访者希望建立未成年人的准入使用门槛,35.3%的受访者希望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26.5%的受访者希望提升公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18.3%的受访者期待加强道德准则和行业自律机制。
胡琳琳毕业于北京某高校传播学专业,对于AI技术的应用非常关注。“周围很多人尝试了和AI进行对话和交互,大家可能是出于好奇,也可能是想要获得某些帮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业务数据等敏感信息的泄露”。
胡琳琳说,现在AI技术还可以快速生成“钓鱼”邮件、编写恶意软件与代码,攻击网络。“期待两会代表委员在AI技术的规范使用方面多提建议”。
“最近我看到一起媒体披露的‘AI换脸诈骗案’,一公司职员参加‘多人视频会议’后被骗,被骗数额很高。原因是在这场会议中,只有受害人是真人,其他都是AI换脸的‘数字人’”。彭欣说,“摁鼻子识别AI换脸”的办法还上热搜了,大家都在讨论怎么能够识别出是“真人”还是基于AI技术的“数字人”。
“AI合成声音就更容易了,骗子可以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提取到某人声音,再进行AI合成,而后用伪造的声音骗人。”胡琳琳说,期待AI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应用,但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换脸变声、伪造视频的网络诈骗都会增多。“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期待两会关注人工智能法的制定和出台”。
在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6.3%,女性占53.7%;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0.8%,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受访者分别占39.8%和23.2%;县城或城镇的受访者占4.8%,农村的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