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青提子曰|为了我们身边的19%

2024-03-07 作者: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近,我工作中的高频词叫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听上去挺令人费解,其实这个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高频词。

那些寒风里爬在脚手架上盖房子,深夜里送来外卖,夏天修好空调,凌晨清理好街道,早高峰帮我们给了一脚油的劳动者。很多是离开农业和农村,来到城市奋斗和生活的人。

我的不少大学同学、同事、朋友,他们出生在田园乡村,一路求学、就业,最终留在城市里。

农业人口的转移,从改革开放至今,始终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他们的“市民化”,不光是来到城市,留在城市,习惯城市,还需要在权利层面,和城镇居民等同化。

什么是权利等同呢?其实就是特别寻常的“安居乐业”——在城市里有房子住,有户口,有社会保险,工作机会均等,孩子能来上学,老人能看病。

我的一位采访对象,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给我讲了一道简单的算术题,2023年,中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提高到66.2%,按户籍人口计算则是47%,二者相差19个百分点。这道减法题算出了那些常住在城市,却没有在城市里落户的人。

推动他们的“市民化”,是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大事,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为了那19%,中国一直在发力。

3月5日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包括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据公安部发布的信息,我国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已基本取消落户限制。不少城市的公共服务,也拓宽了“覆盖面”。但在一些特大、超大的城市,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仍然存在困难。

去年,全国政协专门开展调研,去重庆、河南,让那些经济、农业、房地产……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委员,走到社区、工厂和市民服务中心里去,了解“农业转移人口”的真实生态,为推动他们的市民化建言献策。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受到中央层面的重视。

参与调研的毕井泉委员建议,把有稳定工作的已婚农民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参与调研的陈力委员建议,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以外的落户限制。

为了将那19%“摆在突出位置”,他们仍在努力。市民也应该积极接纳那19%,要知道,是我们共同支撑着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

我的另一位采访对象,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农民进了城,得让她待得住、生活得下去才行。

这句话朴实,却讲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最后,我想问两个问题,我们中有多少人,往上数三代,祖辈不是农民;我们生活的城市,有几座,往前数几十年,脚下不是乡村?

报道原文链接:http://mzqb.cyol.com/html/2024-03/07/content_353607.htm

中国青年报社出品

记者 秦珍子

文案 秦珍子

剪辑 杨阳 杨佳玮

视觉包装 张岩 李晗

数据来源 中国青年报社“青年语料库”

除特别标注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刘世昕】
最近,我工作中的高频词叫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分享:

中国传统绘画何以让人不止于仰望

文汇报2024-03-07 10:27:11

成都乡村音乐季走进“希望的田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6 10:42:44

原创微视频《一路有你》,记录平凡感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5 16:40:36

河津的社火火了正月

中国青年报2024-03-02 11:43:23

在湘鄂赣交界,探寻中国乡村的未来图景

中国青年报2024-02-29 20:34:44

餐桌上的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青年报2024-03-01 06:56:37

青年范儿·文化场|跟着梅兰芳 戏曲过元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22 21: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