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多些帮瘫痪者自理的项目,少点“人脸识别取厕纸”的应用

2024-03-04 作者: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近,四肢瘫痪14年后,54岁的杨先生靠自己喝上了水,

在脑机接口的帮助下,他能用意念控制机械手,端起水瓶送到嘴边。

“老幸福了!”他说。

让盲人看到春天的绿叶,让失语者“开口说话”,让瘫痪患者通过外部机械自己吃饭、站立、行走……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如今出现在现实中。

“脑机接口”技术刚刚出现时,我们恐惧过,担心大脑被操纵,说不清技术的边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解释,目前脑机接口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全球科学家开展的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多数是针对高位截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杨先生”,让新技术解决更多人的痛苦,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带来《关于加快我国脑机接口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案》。这位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家希望,通过加强对脑机接口原创性、颠复性技术创新的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特别是近些年,加速度还在不断提升。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享受了种种便利:手机支付、VR体验、辅助驾驶、虚拟助手……人脸识别加上DNA检测,让更多的被拐儿童与父母团聚;医生远程会诊、机器人做手术,医疗领域也出现技术变革。

新技术究竟该用于什么?这个问题将一直伴随着技术的脚步,同时,道德、伦理问题也一直相随。

这两天,还有一条新闻触动了很多人,著名音乐人包小柏的女儿离世后,他选择用AI技术“复活”女儿。让她重新出现在电脑上、手机里,能唱歌跳舞,也能用生动的声音和父母对话。

原来,“复活亲人”已经成了一个产业,不到万元,普通人可以定制自己的“AI数字人”,也可以把去世亲人的影像进行处理,让他们在屏幕上永远活着。

估且不论随着AI技术的发展,数字分身未来是否会有意识,在当下,技术至少能抚慰一些人对逝者的思念。当然,人类如何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死亡,是另外一个心理、伦理问题。

让技术助人助老助残,是无争议的路径。但我们不欢迎另一些应用,比如在公共厕所内扫二维码出手纸、人脸识别控制机器吐出厕纸的长度,这样无厘头的应用既是技术的浪费,也是对人的侵犯,因为厕所里识别到的人脸信息,最后用于何处,没有人告知如厕者。

新闻有限,真实无限,这里是青提子曰专栏,一起分享报道的余味。

中国青年报社出品

文字 李新玲

剪辑 杨阳

视觉包装 张岩 李晗

数据来源 中国青年报社“青年语料库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科技日报

部分视频来源 央视网

【责任编辑:李新玲】
(两会 数智人播报)
分享:

原创微视频《一路有你》,记录平凡感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5 16:40:36

河津的社火火了正月

中国青年报2024-03-02 11:43:23

在湘鄂赣交界,探寻中国乡村的未来图景

中国青年报2024-02-29 20:34:44

餐桌上的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青年报2024-03-01 06:56:37

青年范儿·文化场|跟着梅兰芳 戏曲过元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22 21:18:16

那些拍纪录片的大学生

中国青年报2024-02-22 19:50:43

是她,在直播间激活了家乡农民画

中国青年报2024-02-23 0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