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桂共生辉 闪耀亚洲文明之光
眼下正是杭州“荷桂交替”的时节,“藉草攀花”是最具中国式惜别的浪漫场景之一,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现场,荷桂生辉、盛情绽放。这是杭州亚运会的告别时刻,也是亚洲多彩文明碰撞激荡的绽放时刻。
过去的16天里,亚洲体育健儿跨越山海,以竞赛为媒,在杭州相聚、相知,燃起亚洲新文明的光辉。
在赛场,不分国界和语言,甚至无关名次,观众为参赛运动员献上热烈的掌声。他们既为最高、最快、最强者欢呼,也为马拉松比赛、游泳比赛里明显落后的运动员鼓劲加油。
田径项目开赛首日,不断挑战撑杆跳新纪录的运动员也得到了全场观众极具节奏的掌声,尽管挑战失败了多次,但是在奔跑起跳的那一刻,观众掌声雷动,为他的挑战送上了满满的祝福。
龙舟、卡巴迪等诸多非奥项目也让亚洲不同国家的文化在赛场上闪耀光芒,也像一颗种子,种在彼此的心间。
来自伊朗的迈赫达·希拉齐是此次杭州亚运会武术项目最高级别的国际技术官员之一。早在1997年他就到过中国,那次,回国时,他将少林拳带了回去。这次杭州亚运会,他感受着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武术的热爱,感受着赛场搭建起的文化交流氛围。
迈赫达·希拉齐是彻头彻尾的武术迷,第一次接触武术时,他就被这个项目背后的技术、文化和美所打动。作为伊朗最早练习武术的人,寻找武术背后的文化起源,曾是希拉齐那一代练武人的使命。
希拉齐曾做过10年的伊朗武术套路队教练,也曾在起步时带着本国的1000多人一起学习武术。而今,这个数字变成了2.5万。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武术是除足球之外,很多伊朗人最喜欢的运动。在大型赛事中,伊朗早已成为该项目冠军的强力竞争者。
希拉齐每一两年都要来中国一趟。他走过中国的很多城市,也见证着这里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变化对世界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希拉齐说,“我们国家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中国,想来中国看看。”
武术项目的另一名高级别国际技术官员、来自斯里兰卡的马奈尔也有同感。33年前,他第一次来中国,那一年他的儿子出生。“我在湖北黄石等地学过武术,大约来中国四五十次了,数不清。”马奈尔与中国的联系极其密切,他的几位亲友目前也在山东、天津、北京等地的高校学习、深造。
不过,与希拉齐一样,这是马奈尔第一次来杭州。他们都觉得杭州太漂亮整洁了。但两人都感到可惜,因为繁忙的工作,他们无法去亚运村和赛场以外的地方多体验杭州的美景和文化。
马奈尔感叹:“这里的人真的很好。事实上,我去过中国这么多的地方,人们都很友好。”希拉齐则大赞中国美食,“我特别喜欢中国的美食,这次品尝到的所有的中国美食我都很喜欢!包括场馆和亚运村,一切都很好!”
亚运村是各国运动员汇聚一堂的生活大本营。很多有趣的交汇发生在那里。不同领域的选手打破“次元壁”,欢乐“同框”。
短短几天的亚运之旅,作为韩国代表团的明星成员,李相赫就在亚运村收到了多个国家运动员、媒体记者、工作人员等可能有“上千次的合影请求”。
日本代表团副团长水鸟寿思还提到,除了官方制服外,运动员之间自由交换其他的运动服,这种方式有利于“建立和增进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在运动员村,交换徽章也是随处可见的场景。
一些外国运动员回国后还表露了他们对亚运村的夸奖。韩国选手柳炆析在直播中讲到,他和队友很爱吃运动员村的餐食,尤其是芝士炸鸡饭和“好吃得不像话”的薯条。
在亚运村运动员村,非遗展示的文化小屋和夜间市集吸引了众多外国运动员的目光。木雕饰品制作、杭州刺绣、南宋官窑瓷制作、木版水印、金东面塑等非遗技艺和多场汉语桥活动在此举行,人气火爆。民乐会、中秋活动等也吸引大批外国运动员前去体验。
10月1日当天,新加坡运动员黄俊杰趁着比赛结束后、回国前的短暂时间,和队友一起,在叶氏黄杨木雕第六代传人、杭州市钱塘区第一批非遗文化传承人叶丽佳的指导下,完成了木雕戒指,留下了有趣的纪念。
“运动员村有很多有趣的活动,让我们了解这里的文化,学习一些新技艺。”黄俊杰说,“亚运会让我们有机会遇到很多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有些语言不通,但是我们会找办法沟通,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叶丽佳多次来到运动员村进行非遗展示和互动。“市集上人特别多,不停地轮换,还有很多运动员在排队。能在这样的平台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我非常骄傲和荣幸。”
除了良渚文化遗址、西湖等享誉世界的旅游目的地,杭州著名的四季青市场也迎来了很多“亚运来客”。他们结伴而来,很多人已经学会使用支付宝,还有人用英文跟老板砍起了价。在亚运村门口,每天都有提着好几个购物袋回程的外国运动员。
他们有机会感受杭州的“日常”,了解不一样的风景,但更重要的是“心心相融”带来的深刻记忆和感动。
一个动人的瞬间留在了很多人的亚运记忆中:夺得杭州亚运会女子50米蝶泳冠军后,中国选手张雨霏与罹患白血病又奇迹般重归赛场并获得铜牌的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在颁奖仪式结束后相拥而泣。
“击剑比赛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比赛中结交朋友。我很高兴见到了一些新面孔,也很高兴与老朋友重逢。”菲律宾运动员胡利安娜·玛丽亚·贝亚特丽斯·戈麦斯感叹道,“亚运会让我终生难忘。”
一桩桩生活里的小事让外国朋友感受到了杭州的温暖和真诚。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金马饭店主要接待来自伊朗、沙特、韩国等国家的随队官员和媒体记者。至今为止,这里已经收到了15封外国友人的感谢信。每一封信件的背后只是看似微小的服务和帮助:一名志愿者帮找不到方向的一名伊朗的大学教授当向导,并沿途向他介绍杭州的变化、中国的发展;一位韩国记者把装着重要证件的钱包遗失在出租车上,志愿者帮他及时联系司机师傅并找回……
体育赛事永远不仅仅只关乎体育本身,它意味着不同文明的交流有了广阔的舞台,也促使着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彼此产生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
比如,对频繁往返中国的马奈尔来说就是如此。“武术不仅是一种运动,也蕴藏着中国的文化。武术在斯里兰卡的学校很流行,斯里兰卡人民很喜欢中国。”
而在武术项目的国际交流中,在对中国频繁的拜访和愈发深入的了解中,马奈尔也在思考中国何以发展如此迅速。在他看来,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国始终专注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加快国家自身的发展。
在今晚的闭幕式上,巨大的“Asia”(亚洲)标识连同澎湃的钱江潮水“自天而来”,一朵由亿万民众给出的“记忆”关键词凝结出的亚运“荷桂记忆之花”悄然绽放。这些充满意蕴的画面构成了有关杭州亚运会新的共同记忆。亚洲一家,携手同行。
本报杭州10月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