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04月08日

2020年9月27日,贵州遵义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村庄和耕地。2016年,花茂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时被评为省级同步小康示范村,2019年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列。视觉中国供图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小康,这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懈追求的梦想,在14亿多中国人民手中最终实现。

当梦想照进现实,中国人民看到的是一个个真切可感的变化:曾经贫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如今有了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假期总能吸引游人驻足;云南怒江两岸的少数民族群众住的不再是简陋破败的茅草屋,而是带着宽敞院子的新房;四川眉山的农村活跃着一群大学生农民,他们用科技力量在田间地头干事创业;浙江东阳的花园村不仅有许多乡村别墅,还有不比城里差的商场、电影院和摩天轮。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指出,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反映了中央政策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又反映了人们对小康社会科学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使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最终成为现实,这是中国对世界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中国智慧。

一个都不能少

何谓小康?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此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康的标准也逐渐提高。到上世纪末实现总体小康后,中国又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小康要求不断提高、更加全面。

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随后发表的《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指出,全面小康,重在全面。白皮书还特别提到:“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个底线任务。”魏后凯说,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让全国各族人民、老少边穷地区群众、贫困家庭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福贡县是典型的偏远穷苦地区。当地人这么形容:“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出门靠溜索、种地像攀岩”。长期以来,贫穷如不散的阴云“笼罩”着这里。33岁的傈僳族女性胡秀花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小时候,她穿的都是姐姐的旧衣服,要光着脚走10公里的山路去上学,直到9岁才穿上人生中的第一双新鞋。

因为母亲早逝,父亲酗酒,胡秀花很早就出去打工,背过铁丝,摆过烧烤摊,在街上卖过菜;听说工地来钱快,小个子的她就跑去搬水泥、开渣土车。后来,在对口扶贫的中交集团及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胡秀花拉起了一支傈僳族施工队,带领他们学技术、做工程,甚至走出家门,到昭通、银川等地承接工程项目。

2020年12月,胡秀花创立的建筑工程公司开业了,她在县城买了房子和新车,闲暇时还能带孩子出去旅游。“以前觉得自己没文化,干不了什么。现在发现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如今,奔腾的怒江上架起了连心桥、木尼玛大桥,边陲之地交通不便的状况正在改变,少数民族贫穷落后的面貌也成了历史。曾经最偏远穷苦的老百姓也忍不住感慨:“现在路通了,生活有了盼头。”

2020年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中国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补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曾评价,中国成功实现小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各国缓解贫困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国人心中达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数字上要达标,更要在国人心中达标,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一点,陕西省清涧县马家岔村村民马增富有切身感受。

70多岁的马增富长年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还曾患有膀胱癌,但这位老汉身体依然壮实,村里人经常能听到他的吆喝声。他感慨说,这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有了这些政策,我们才能花小钱治大病”。

2019年,马增富突然出现尿血症状,经村医初步检查后,被转诊到陕西省榆林市的大医院,在那里被确诊患有膀胱癌。医生反复叮嘱他要抓紧手术、及早化疗。但好几万元的治疗费用却让老人犯了难,当时马增富一家还是贫困户,根本负担不起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

了解到马增富的病情和现实困难,村里的扶贫干部帮他申请了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的报销,可以报销数千元治疗费用,再加上农村合作医疗,原本数万元的治疗费用,马增富只需要自己负担1万多元。很快,马增富就在榆林的医院做了手术,病情稳定后就出院回家了。

从2016年开始,有关部门在安徽、贵州等8个省份启动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试点,先期将食管癌、胃癌等9种大病纳入救治范围,此后不断扩大病种范围和覆盖地区,一些地方也将相关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多管齐下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贫困患者医疗负担。

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小康已成为触手可及、随手可感的真切体验: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一个个数据中,小康社会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达标:

2020年中国群众安全感为98.62%,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长至29975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9.8%,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2019年的77.3岁;截至2021年年末,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中国已建成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魏后凯表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只是中国整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起点。之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两大核心任务:一方面需要继续巩固全面小康成果,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水平和质量,使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实现从全面小康向相对富裕的转变,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从全面小康社会过渡到富裕社会无疑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仍需要各个方面不懈努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潘圆,王国强,李晗】

一曲《绽放》献给抗疫一线青年志愿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8 12:18:47

今天,请听我们的回答

青春深圳2022-04-05 18:45:25

在家上一堂电影课?《知识大师课·电影篇》上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14:18

2022年《传承的力量》清明篇4月5日倾情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33:11

“大熊猫与自然”雅安摄影展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23:03:02

喀什古城民宿让游客感受“闲适烟火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23:16:48

产学研结合发展 云南农大茶香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12: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