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安庭:有高质量的剧本,才有高质量的“剧本杀”业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剧本杀’经营的绝不只是一个场所、一处设施、一种服务,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剧本故事的创造与创新。没有高质量的剧本,那么这个业态就不会有真正的高质量。”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安庭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剧本杀行业规模已突破百亿,规模提升的同时,以“剧本创作者——剧本发行商——剧本分发平台——线上游戏APP、线下门店”为主轴的产业生态已基本形成。
然而,“剧本杀”“密室”等新业态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缺乏行业引导、缺乏艺术资源,甚至欠缺具体的法律法规保障与维护的现实,很容易走向“小、散、乱”。
安庭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版权问题是“剧本杀”业态发展的关键,“在较混乱的版权现状下,许多‘剧本杀’场所很容易陷入剧本、服务模式等互相抄袭而置于低端竞争的态势。”
那么,如何让零散业态规范化,让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演艺空间往高质量发展?安庭建议,适时研究推动将“剧本杀”、“密室”等传统上“小、散、乱”的零散业态,纳入“演艺新空间”的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
与剧院、音乐厅等传统演出场所不同,“演艺新空间”处在大中型专业剧场之外,而散布于城市辖区的公共文化空间之中,与购物中心、实体书店等融合在一起。
安庭举例,英国伦敦西区、美国纽约百老汇戏剧演艺集聚区容纳了多品系、多空间、多品牌的消费生态,在百老汇每1美元的戏票能带动4.2美元的联动消费,可以广泛拉动周围的酒店业、餐饮业、出租车服务、停车场以及零售行业。
据介绍,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厚的“演艺新空间”发展资源。从演出主体来看,北京市有728家表演艺术团体,1800多家演出经纪机构。从演出场所来看,全市登记注册的营业性演出场所199个。疫情之前,北京市每年营业性演出市场稳定在2.4万场左右,平均每天上演近70场演出,演出收入超过17亿元,年度吸引观众千万余人次。
在针对“演艺新空间”业态发展的建议中,安庭提出要引导和支持建立艺术商圈,引导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主题饭店酒店、体育设施等充分发挥演艺消费的溢出效应。
他认为,“演艺新空间”的特色在于追求以演出为中心的文化体验,以人民也就是普通观众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达到促进文化精神财富共同富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