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边小案阐释国法人情——两高报告解读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2021年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4098件,同比上升60.2%。
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2021年起诉3436人,同比上升51.3%,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2000余件。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最高法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最高检报告),这是分别出现在最高法报告和最高检报告中的两组数据。
办案数据升降是国家治理的缩影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律协会长李宗胜注意到了两份报告中数据的变化,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司法机关的办案数据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最高检报告中写道,“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黑涉恶犯罪下降70.5%,杀人、抢劫、绑架犯罪下降6.6%,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犯罪下降20.9%,毒品犯罪下降18%。”这一组数据,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打击力度、办案力度减弱,“说明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荡涤效果很明显,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李宗胜说。
李宗胜告诉记者,最高检报告中还有一个数据的下降值得关注。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同比下降4.8%,这是201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同时也说明了,社会公众法治观念、守法意识增强了,一些违法犯罪自然就减少了。
最高检报告起草组成员、最高检办公厅副主任胡光阳表示,2021年疫情在全国多点散发,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疫犯罪同比下降63.7%,其中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下降58.8%,说明依法战“疫”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遵守防疫秩序更加自觉了。胡光阳还介绍说,最高检报告中提到,全国检察机关2020年起诉网络犯罪同比上升了47.9%,2021年同比又上升近一倍。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也容易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
近年来,针对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特别是App侵害个人信息、人脸信息管理不善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促进相关部门、网络平台履责,促进加强监管、源头治理,共办理此类公益诉讼2000余件,同比增长近3倍。从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写入了公益诉讼检察条款。
传递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最强音
最高法副院长贺小荣表示,人民法院审理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案件,树立行为标杆。他举例,如2021年审理的“人脸识别”民事第一案很有代表性。这起因“刷脸”“刷”出的诉讼,传达司法向个人信息滥用说“不”的鲜明价值导向,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合理范围,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担忧。
最高法报告中提到,2021年2月2日,一件窃取倒卖微信账号案在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最终,二审法院裁定维持原判,林某强、林某萍、董某玲、林某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至5年,并处罚金。
“该案的审理传递了人民法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最强音。”全国人大代表、红板(江西)有限公司产前工程部经理郭达文说,微信汇集了证件、通信、资产、家庭甚至隐私等大量个人信息,应当将其纳入个人信息的范畴予以保护。
郭达文建议,对于规范信息收集和处理,应当注意的原则是:即便个人是出于“自愿”出卖微信账号,依然不能认定“个人具有公布公开个人信息的意愿”,进而免除被告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责任。
胡光阳表示,最高检报告中提到的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当时是最高检指导浙江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促请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立案侦查,由自诉转为公诉。之后,最高检把这个案子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让更多群众知道网络诽谤不只是侵犯个人权利,网络空间也必须守法。最高检报告中提到的网络造谣“老夫少妻”案,广东的公安机关直接以公诉案件立案,目前嫌疑人已被批捕。
用身边小案阐释国法人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发现,最高法报告中总共列举了39个案例,有的是产生广泛影响的“大案”,比如秦光荣案、程三昌案、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更多的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等。
最高法的工作报告提及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青花椒”案。最高法报告以此案强调维护公平竞争,严惩妨碍公平竞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明确“青花椒”等“碰瓷式维权”不受法律保护。
“四川高院对于‘青花椒’案的判决脱离了对商标侵权的机械认知,对如何区别‘描述性使用’及‘商标性使用’具有典型意义。”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正国表示,这份判决全面阐述了对商标“显著性”认定的思路,认定青花椒作为植物名称和普遍运用的菜肴调味品,已经属于公共资源,它作为商标被用来区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它的商标显著性也随之降低,在使用上也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一楼业主不同意,电梯还能不能装?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明确,多数业主同意即可。最高法报告起草组负责人、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以最高法报告中提到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为例指出,“希望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充分保障,但在矛盾冲突面前,也希望人们能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维护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亦君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