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能干:裤腿里裹着泥巴 才叫村支部书记
“作为一个农民代表,讲不出大道理,但我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把缺什么、要干什么讲出来。”今年69岁的王能干,是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干书记”。
在他的带领下,曾欠债1800余万元的农科村变成了“小康村”,从“移民村”变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生态村”。
农科村地处保安湖畔,三面环水,加上水田多的地理环境优势,王能干带领村民改变单一的水稻种植,发展以莲花种植为主的农旅融合产业。
2015年,农科村先后建起40亩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500亩水产养殖基地和3000亩生态旅游基地“荷田公园”。同年开始,农科村举办荷花节,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带动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畅销。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两万余元。
今年全国两会,王能干聚焦乡村振兴,针对乡村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提出建议。“文化能够推进产业发展。”王能干说,对农耕文化的追溯和弘扬,不仅利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能打造乡村亮点。他建议,相关科研院所设立农耕文化研究机构,并鼓励老百姓传播和弘扬农耕文化。
“在农村成长的青少年一代,对农耕文化知之甚少。”王能干说,他们只知道我国有二十四节气,但不清楚其内涵和对农业的指导作用。王能干呼吁,每个家庭都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让农耕文化扎下根,来年才能长好树。
“农村还缺干得久的青年人才。”王能干一直呼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留住年轻人。去年全国两会,他提出“针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建立工资报酬保障机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采纳,并计划到内蒙古展开调研,但受制于新冠肺炎疫情没有落地。“今年,我要再呼吁乡村振兴促进法与时俱进,补齐基层组织的人才空档。”他说。
关于乡村振兴,王能干有太多事想做。“我的工作地点在田头地间,在农民家门口。裤腿里裹着泥巴,那才叫村支部书记。”不论村里大事、琐事,王能干都会倾听村民看法,平衡各方需求,“乡村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凭想象做事,不尊重群众意见”。
去年,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前,王能干召集每家每户参加动员会,听取大家的意见。隔三差五,他还专门去回访,督促问题的解决。王能干办事靠谱儿,“有事找干书记”,成了村民们最放心的选择。王能干将“干”放在第一位。村里有事,王能干总是第一个冲到一线。
2016年,保安镇连降暴雨,保安湖水位直逼湖堤,农科村的3000亩良田和村舍受到威胁。王能干二话不说,带了几件衣服就驻扎到大堤上,守着水泵房指挥排水,一守就是53天。其间,他肾结石发作也一声没吭,靠止痛药撑到汛情结束。
王能干接任书记的24年来,每天坚持写工作日志,攒下40多本笔记本。去年,他花4个月,抄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写满了5本笔记本,“总书记的讲话很温馨、接地气,我非常爱学爱写”。
王能干说,他会在人民大会堂提好建议,也会回到田间地头做好宣传员,将今年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到乡村建设中。
李云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