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娟代表呼吁:让基层群众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作者: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3月06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我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样的故事,在许许多多平凡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举行的“代表通道”采访中,来自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分享了她的“传奇”人生故事。

在红寺堡移民区,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阅读写作,马慧娟见证和书写了世代贫困的西海固移民群众,沐浴党的扶贫政策春风,昂首走进新时代的铿锵步伐;同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也聚焦移民群众民生福祉,“要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惠及更多基层群众,推动移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移民搬迁,西海固农妇成全国人大代表

在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之前,马慧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出生在宁夏西海固一个叫黑眼湾的小山村,马慧娟的老家四面环山,气候干旱,人们靠天吃饭,生存举步维艰。贫困成了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从小热爱读书,但因为贫困,马慧娟16岁初中毕业就结束学业了。正当她以为以后的人生都要在土地上重复父辈们命运的时候,20岁那年,老家黑眼湾迎来移民搬迁政策。

按照移民政策安排,宁夏要在地处中部的红寺堡区集中安置西海固山区的贫困群众,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依靠这个契机,马慧娟和乡亲们走出了大山,来到了红寺堡。

红寺堡是一片亘古荒原,因为靠近黄河,这里曾兴建了扬黄灌溉水利枢纽工程,将黄河水上扬了三百米,开发出几十万亩土地,安置了二十三万移民,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区,这项伟大的引黄灌溉工程也被称为新时代的红旗渠。

从1998年开发至今,移民新区红寺堡从“天上无飞鸟,地上砂石跑”到“平地起高楼,沙漠变绿洲”;从“借书比借钱还难”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马慧娟和乡亲们因为党的好政策,因为黄河水的灌溉过上了好日子,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战天斗地的中国精神,那新时期红寺堡的引黄灌溉工程,则体现出了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深情厚爱。”马慧娟说,如今,在红寺堡,民间都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二十三万移民群众对党中央的感恩之情。”马慧娟说,红寺堡区用自己的发展证明了闽宁协作模式的科学性,也正是通过这种模式,“宁夏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宁夏,西海固也不是原来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了”。

马慧娟从小热爱读书,可在西海固老家,贫困让她早早离开了校园,成为一名为生计奔波的农村妇女,令她做梦都想不到的是,移民搬迁政策改变了她的生活面貌,也让她能够重拾阅读写作。

自从来到红寺堡移民区,马慧娟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阅读写作,记录自己和乡亲们这些年来正在经历的巨大变迁,先后用时六年,在农闲时用手机写下四十多万字,出了五本书,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有人说,我的故事是个传奇,但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传奇,是移民搬迁政策让我走出了大山,是整个时代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马慧娟说。

心系民生,建议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自从当上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要做好移民群众和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把基层的情况、群众的心声反应给党和国家,把党和政府的政策、精神传递到基层群众,更好的推动移民区的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马慧娟提出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这是她对红寺堡移民新区医疗卫生情况深入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区,也是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试点区域和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23.5万人。马慧娟调研发现,近些年,红寺堡区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群众就医环境也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是也面临一些难点堵点,如机构设置不健全、医务人员配备不足、待遇低、流动性大,人才梯队建设尚未形成,造成总体服务力量较为薄弱。

“以红寺堡区为例,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10家,包括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专业公卫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97所。乡镇卫生院编制短缺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短缺30个、人民医院短缺456个、中医院短缺90个,人员编制缺口共712个、机构编制缺口共12个。”马慧娟说。

马慧娟进一步调研发现,目前,红寺堡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不足4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1.8人,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导致移民群众对本地就医的认可度不高,造成部分群众选择异地就医,不仅医保报销比例降低,还增加了群众的额外支出,大病、慢病家庭返贫、致贫风险增加”。

自1998年正式启动开发,红寺堡区建区时间短,医疗卫生事业起步晚、起点低,医疗资源沉淀积累不足15年,卫生技术人员平均年龄约为33岁;因总量不足,进修、培训会造成岗位空缺,医疗卫生人才中长期和成规模型送出去培训难以实现,只能按照紧急需要安排短期培训,技术服务水平提高缓慢;加上工资待遇低,加之编制短缺,工作吸引力小,聘用人员经过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专业能力提升后就会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此外,由于地方财力薄弱,医疗卫生人员健康发展投入和待遇保障不足,医疗卫生机构欠债多,负担重,人才引进配套福利政策水平低,工资待遇和周边县区相比,差距较大,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存在较大困难。

基于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马慧娟总结道,红寺堡区医疗卫生人才存在沉淀不足、培养周期不够、流失严重、保障不足等问题,这都严重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能满足移民群众对高质量就医的需要。而据她观察,红寺堡区医疗卫生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周边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影响着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针对以上问题,马慧娟建议中央编办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一是增设和健全基层健康教育所、爱卫办、老龄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应有未有的医疗卫生机构。二是增加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就业安置,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同时,她还建议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更针对、更具体的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政策,以培养项目的形式向移民地区捆绑执行,加强异地培养基础生活保障,让基层年轻卫生技术人才更多的去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长见识、增本领,逐步提升移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同时,对移民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给予柔性和全职引进人才的专项资金保障。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相信通过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基层群众一定能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马慧娟说。

【责任编辑:宁迪】

首档音乐剧竞演综艺《爱乐之都》定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3 22:00:32

中国山友自己拍的电影!《珠峰队长》定档5月13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3 21:53:11

《极简医学史》:为了活下去,人类能有多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3 23:13:23

超燃!中国科学家的赤子深情!

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2022-02-24 21:40:00

MV《心月明》上线,盼平安喜乐,愿美满团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24 21:30:00

【青年范儿·文化咖】演员白客:对生活保持新鲜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23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