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热议艺术教育进校园 美育不等于艺术等级考试

作者: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03月06日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太行山的“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歌》,感动了全世界。艺术教育如何进乡村,校园如何更好开展美育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美育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美育本质上是全民性的。要让美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内在涵养,以德铸美,以美铸品,就必须加强全民美育。”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说。

    美育无处不在,能支撑人一生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认为:“美育是一项关乎新时代国民综合素质养成,具有长期性、普泛性、教化性以及自为性特征的系统工程。”他提议,以美育为任务,助力人人养成与美相关的文化兴趣爱好,进而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

    冯远指出,美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重点在学校。学校要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积极创造条件,以宽松的教学、辅导和适度量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学好课堂知识之外,更多地走进文学殿堂、剧场影院、音乐厅、博物馆、文化馆等。

    “美是一颗种子,不断生长,支撑人的心灵,支撑人的生活。美的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对记者说。

    回忆校园美育对自己的影响,贺云翱充满感念。他提到,40多年前他在南京大学学习考古时,会特地去哲学系听美学课,会去主动阅读朱光潜、李泽厚等人的著作。

    “美就是生活,人类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创造文化的”。贺云翱说,他当年在校园学习时,就能体会到自己就读的学科与“美”之间存在深刻关联。

    “我当年学考古学,会看玉器、陶器、铜器、壁画、佛像等,这些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后来看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很多是用考古资料写的,李泽厚从历代文物中发现了中国人走过的‘美’的路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美的教育,明白了美对一个人的心灵、行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人只有能够欣赏美,才能够去创造美,才能追求健康的生活”。贺云翱说。

    在贺云翱看来,在学校潜移默化地接受美育滋养,一定会隐隐约约体现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并且足以支撑自己一生发展。

    完善全民艺术素质教育,避免功利性思维

    吴为山指出,做好全民美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工程,要打通学校美育与全民美育之间的“围墙”,统筹构建一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大美育工作体系。

    吴为山说:“学校层面,要在推进精品艺术教材出版、丰富艺术课程门类的基础上,加强师资建设。如目前书法虽已成为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的必修课,但教学师资严重欠缺。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建立校园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以及不同门类的艺术工作坊等专门的美育场所。”

    在社会层面,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音乐厅、戏院剧场等公共文化机构都是社会美育的重要平台。在吴为山看来,这些公共文化机构都要和学校携手,成为美育的课堂,构成全民美育系统。

    避免“功利思维”,是委员们的共识。

    今年全国两会上,吴为山直言,建议取消中小学生的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

    贺云翱坦陈,那些必须要“考级”的艺术学习太“功利”。“美的教育应该是每天必需的需求,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拥有美的教育,我不赞同功利性的美育。”

    冯远委员表示:“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更不以学习掌握某类艺术专门知识、技能,并附带种种功利诉求为基本目标,而是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真正学会在认知美的事物、欣赏美的过程中,激发兴趣、热情与爱好,借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规范人的行为操守,达到化育人心的目的,培养具有一定审美水准、文化素养、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统筹社会资源,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美

    受访政协委员认为,开展校园美育工作,必须统筹社会资源。

    吴为山委员建议,要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方式和新渠道创造美、传播美。“特别是用年轻一代喜欢且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经典艺术。为各门类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传授艺术提供条件,利用社会资源拓展美育门类。”

    吴为山还提出,要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

    “在一些学校仍然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场地及器材不足的棘手问题。为此,我们可以统筹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如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进入校园,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和启蒙教育。还可利用高校专业资源,积极举办中小学美育、体育专业教师培训工作。”

    吴为山建议,支持大学生艺术、体育专业教师支教计划,弥补偏远地区学校美育、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状况。合理返聘退休美术、体育教师。

    吴为山还提出,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育活动编入课程,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锅庄舞、瑶族的竹竿舞,陕北的剪纸、苏州的版画、天津的泥人等。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展)”,使学生从小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冯远也关注美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他建议完善学校测评考核机制、创新形式,用好多媒体传播技术。他认为,大学应做好美育专题理论研究,形成系统的基础理论,以利指导实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潘圆,李立红,王钟的,秦珍子,张玉佳,李晗】

首档音乐剧竞演综艺《爱乐之都》定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3 22:00:32

中国山友自己拍的电影!《珠峰队长》定档5月13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3 21:53:11

《极简医学史》:为了活下去,人类能有多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3 23:13:23

超燃!中国科学家的赤子深情!

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2022-02-24 21:40:00

MV《心月明》上线,盼平安喜乐,愿美满团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24 21:30:00

【青年范儿·文化咖】演员白客:对生活保持新鲜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23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