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运的三万多份记忆
图为马烈收藏的部分奥运徽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文并摄
马烈家中有3万多份关于奥运的记忆。那是他在过去18年收藏的3万多枚徽章。作为资深奥运徽章收藏家,马烈收藏了2022北京冬奥会的全部特许徽章。从申奥成功后首批发售的限量徽章,到最新上货的冰墩墩徽章,“每一枚徽章都有其特殊意义,每一次交换徽章也是一种特有的交友方式。”
奥运徽章起源于希腊雅典,起初只是用来区别运动员、官员和新闻媒体身份的圆纸牌。交换奥运徽章也从那时开始——当一些参赛选手通过交换身上所佩戴的圆纸牌,来传递彼此的美好祝福时,交换习俗因此产生。
如今,奥运徽章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特许徽章,与其他奥运特许商品一样,这类徽章的收益将用于奥运会筹办;第二类是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徽章(简称“NOC徽章”),一般只发给运动员;最后一类则是奥运会赞助商推出的徽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获得。
马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奥运徽章收藏圈中,有的注重徽章的艺术性,有的看重徽章的稀缺程度,有的则热衷于题材,专门收集奥运会开幕式徽章,“奥运徽章爱好者们在交换、收藏的过程中往往能找到不同的乐趣”。
在马烈收藏的3000多枚NOC徽章、1000多枚2022年北京冬奥会特许徽章以及数以万计的赞助商徽章中,有一批背后刻有“001号”和“2022号”的特许徽章。他说,那些全球限量且带有特殊唯一编号的奥运徽章,是自己最宝贵的藏品。其中,有一枚是本届冬奥会的首枚特许徽章,还有一套将冬奥元素与24节气相结合的徽章,则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令世人惊艳的24节气倒计时。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马烈收藏了一套北京首钢园区的徽章,并特意和朋友一起赶到园区打卡。“冬奥会让废弃的厂房焕发了新的生机,当老首钢废弃的冷却塔与滑雪大跳台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成了2022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视觉元素,也将成为北京的新地标。”
“收集奥运徽章的诀窍在于,要时刻注意那些你还没有交换到的徽章。当然,这届冬奥会上,几乎所有带有冰墩墩元素的徽章都很受欢迎。”在社交媒体上,美国雪橇运动员乔尼·古斯塔夫森和肖恩·霍兰德通过短视频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收获”——两条证件带上,密密麻麻地钉满了各种徽章。
“奥运徽章交换有几大原则:一是交换的徽章必须与奥运相关,且只换不卖;二是友好交流、充分自愿;三是身上佩戴了3个以上徽章,即可发出交换邀请。”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志愿者李梦娇提前准备了许多徽章。她说,随着冬奥会闭幕式的临近,希望各国奥运选手、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能带着自己的徽章和祝福,平安踏上归途。
而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特别设立的“奥运徽章时空交换站”,00后大学生志愿者李想“种草”了一套北京冬奥十二生肖系列徽章,并如愿换到了几枚。这次因为参加志愿者工作,李想没能回家过年。每天的志愿者工作结束后,他都会抽空跟家里打上一通视频电话。
事实上,作为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届奥运会上,交换奥运徽章都是媒体记者、运动员甚至志愿者最乐此不疲的事情。交换奥运徽章就像一场跨越国界、不分年龄和性别的友谊接力,储藏着每个人对2022北京冬奥会的独家回忆。
由于本届北京冬奥会采用了闭环管理,马烈和一些收藏爱好者、冬奥会志愿者约好了,等到春暖花开、闭环管理解除之际,他们再一起交换奥运徽章,分享各自的奥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