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团结”是冬奥开幕式96朵小雪花的“团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尚君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北京舞蹈学院96名青年携手演绎了“构建一朵雪花”的故事,参演同学中,有3位台湾同学、4位澳门同学。
更团结是奥林匹克格言的生动体现,也暗合和开幕式《构建一朵雪花》节目的主题。
北京舞蹈学院的大一新生、澳门青年李若萌在那一刻,尽情地延展舞姿。她说,那个瞬间,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同地区的年轻人在同一时空做同一件事情,更融合、更团结。
“不管你来自哪里,每一朵雪花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让所有雪花具有凝聚力,能够凝结在一起。”节目导演、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团长王媛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构建一朵雪花》选取了现代芭蕾的表达方式,经过半年多的修改,耗时4个月编排而成。这也是王媛媛第一次和年龄小的演员合作,“她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点,有些动作要排很多变,才能做到要求。”王媛媛挑选了9位同学担任领舞。现代舞专业的澳门青年徐容宇就是其中一位。
排练中,徐容宇率先学完了场上所有位置的动作,然后再教给大家。“舞台很大,每个人间隔的距离也很远,大家都是用余光在跳,要跳的非常齐才行”,除了示范,徐容宇还为同学们讲解专业知识,从身体重心的发力点出发,到起手、抬腿、眼神等肢体走向和情绪状态,抛光打磨每一个动作。
“96个人跳得像一个人”很难。台湾青年萧昕雨个子较矮,她几乎是垫着脚完成了大部分演出。
很多排练是在夜晚进行。台湾青年陈妍霓记得,室外气温降到了零下10度,大家被冻得全身僵硬,依然努力地在空旷的鸟巢里跑跳,一边跑一边听到身边的姐妹们喊“加油”。陈妍霓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好像只要牵上旁边同学的手,我们就能一起坚持下去。”
排练最晚的一次到零点才结束,持续了4个小时。那是个下雪天,不少同学摔倒了,“摔下去后大家没有停顿,立刻爬起来接着跳”,多少次顶着寒风扬起微笑,多少次跌倒又爬起,多少次对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席不停地修改和排练,徐容宇说,没有一个同学因为自己的原因中断过排练,“我们是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团队。”
在北京舞蹈学院团委书记韩林岐看来,更团结是96朵小雪花的“团魂”,是大陆、澳门、台湾青年携手合作的精神内核,体现在排练演出、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领队老师李媛注意到,当澳门和台湾同学介绍自己时,“她们一定会加上中国两个字。”
2021年新生入学,李媛便担任了港澳台专职辅导员,帮助同学们熟悉北京的生活学习环境,找到归属感。聊生活,“最朴实简单的方式,就是和他们处朋友,一起‘干饭’”。聊学业,“我们组织‘院长聊吧’的活动,场场邀请港澳台同学参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校内管理课程建设”。
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以文化育人为宗旨,为港澳台学生搭建“新平台”。去年中秋,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创作了港澳台学生教学实践创演作品《满月》,以“同向同行·同根同源”为主题,11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纪的港澳台同学用舞蹈的形式表达炎黄子孙“寻根溯源”的深思,对“根”“魂”的眷恋。李媛在工作中发现,“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很强”。
徐容宇2008年的冬天到过北京,被雪后的“红墙白雪”折服,14年后她站在鸟巢的舞台上,国际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她说:“国人的底气更足了”。
她选择来到北京求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民间舞颇感兴趣,“中国舞的柔美别有韵味,千回百转连指尖都是轻柔的”,徐容宇盘算好,下学期要报一门中国舞的选修课。
王媛媛表示,“构建一朵雪花”的概念,两岸的年轻人都非常能够理解。
徐容宇在日记里写到,“我们在场地上跳着雪花,天空中飘着雪花。无数的雪花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就犹如银河一般洒落人间,飘落在我们的雪花上,与我们的热情相互交织,温暖了冬日的鸟巢,也点亮了我们的心。愿这火不止温暖鸟巢,不止点亮你我,还能燃起未来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