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天地广阔 青年大有可为
新农人站上乡村振兴“C位”
这些天,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的圩美·磨滩项目逐渐热闹起来。渔文化和茶文化主题民宿正式营业。不远处的民俗体验村内,村民结伴前来参观。未来,他们可以在此开商铺,当上小老板。
圩美·磨滩是安徽省重点乡村振兴项目,通过“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打造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承建企业的办公室主管明薇在此扎根近3年。“刚来时村里基础设施落后,冬天潮湿阴冷,夏天蚊虫环绕。”明薇回忆。
几年来,这个爱漂亮的90后女孩放弃了爱穿的高跟鞋,经常和同事为水系扩容、清淤,进行雨污水管改造,并深入杨树林,从最基础的尺寸测量和数据收集开始,每天徒步近10公里。夏天,胳膊还常被树枝划破。
明薇刚开始入户讲解项目前景时,村民们还私下嘀咕:“这个小丫头好年轻,能讲明白吗?”明薇心里有点委屈,但她不灰心,耐心向村民讲解,“项目建成后可以促进村民就业,每户参与项目还有相应分红”。3年来,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8年的1.6万元提升到去年的93.2万元。乡亲们也搬到了附近的安置房。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会向村民宣讲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乡村振兴政策。”这段时间,明薇忙着办公室工作和项目接待,但她从没落下过公司党支部的集中学习。她和同事反复阅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记在本子上。
在乡村一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正激励和指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奉献、磨砺青春,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也站上了乡村振兴“C位”。
连日来,95后的师乐和师璐两姐妹忙着收藜麦。二人自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井镇灰菜沟村长大,大学毕业后,她们返乡创业。
然而村里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师乐的决定,她的父亲师瑞广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一个姑娘家干农活,土里土气的。”村民也议论:“大学毕业了又回村里种地,还不如我们呢。”师乐有自己的点子,她打算大规模流转土地,进行机械化种植。
她挨家挨户找村民说这事,但很多村民都觉得师乐太年轻了,肯定坚持不下来。村支书支持师乐并出面担保。种植面积从师乐自家的70多亩土地,流转扩大到200多亩。种地比师乐预想中的艰苦复杂,第一年,由于浇灌不充足,一半的种子都没发芽。“我当时吓坏了,特别担心把钱都赔进去。”她回忆。
师乐家的书架上摆着两排农业书籍,她多次参加培训,积累技术。2020年,她拿到银行提供的49万元低息贷款,购买了收割机、除草机等机器设备。现今,师乐两姐妹种植了2000多亩土地,包括藜麦、葵花、玉米等农作物,还养了400多头羊。
师乐说,自己的创业离不开乡亲们的帮助。农忙时,她雇村里农户做工,干活勤快的,一天能挣300多元工钱。这些天,师乐在线上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她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看了很多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甘肃青年何吉庆始终用“多干实事、多干难事”的座右铭激励自己。
他工作的第一站是陇南市两当县站儿巷镇畜牧兽医站。恰逢县里大力发展生态放养鸡产业,他每天围着鸡舍鸡棚转,制作养鸡技术视频、手册,骑着摩托车去各村给鸡群接种疫苗,指导养殖技巧。
在得知农户购进脱温鸡苗成本高后,他又发挥年轻人爱钻研的劲头,将废弃牛棚改建为脱温室,指导农户给鸡苗脱温,降低养殖成本。
近年来,两当县提出“地下有药、树上有果、空中有蜂、林中有鸡、四季有花、村里有客、水中有鱼、棚中有菇”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这让一线技术人员的何吉庆意识到,“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
2018年,两当县绿色富民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承担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经营工作,何吉庆主动请缨加入公司。这个年轻人观察到,伴随产业发展,不少农户在种养殖技术上已经独当一面,他想进一步转型。他重拾起销售、财会、电商知识,加工制作烧鸡等熟食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在他和同事努力下,公司已整合全县60家合作社,代理95种产品。
近日,何吉庆在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觉得,“共同富裕没有捷径,不是变戏法,必须靠14亿多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来实现”这句话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石佳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