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种下的种子还在萌发生长

作者:李怡蒙 蒋继璇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10月05日

9月25日,湖北郧西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参与2024年“青春无限好 浪漫郧西见”——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寻访活动的大学生和当地红军小学的师生共同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温入队、入团誓词。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摄

    9月25日,2024年“青春无限好 浪漫郧西见”——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寻访活动的实践队员们,来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在郧西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伴随着讲解员的叙述,大家的目光聚集在一张四百余字的宣传单上。

    一张传单,一粒种子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2月到达鄂北、陕南地区。为扩充军队、争取群众,红军发放了一批宣传单,标题是《什么是红军》,向当地百姓阐述了红军的宗旨、性质、任务和政策。

    宣传单写道:“红军是工人农人的军队,红军是苏维埃政府指挥的军队,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红军里面的人,都是工人农人贫民士兵出身,因为他们能代表穷人的利益”“红军与穷人关系特别亲爱,红军所到之地,欢迎群众谈话,欢迎群众开联席会”……

    当时,红军在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召开了千人大会。该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头岩村的村民李玉才徒步三十多里地来到会场,当场报名参加了红军,4个月后就成为了一名副班长。隔年母亲病重,他回家探望,把一张传单也带了回去。

    临走前,他把传单交给了妻子刘立英。刘立英不识字,但她能感受到这传单内容的力量。她把传单夹在家谱里,藏在房檐的缝隙处,用泥糊了起来。此后两年,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对村里进行了反复搜查清剿,刘立英将宣传单几次转移艰难地保存下来。

    1981年,刘立英将珍藏了46年的宣传单捐给了郧西县档案馆。如今,这张传单和它背后的故事在郧西县像根系,不断延伸。

    90年后,当年长征在郧西播下的种子还在萌发、生长。

    红二十五军在郧西及其周边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成为长征途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部队。这使郧西成为一片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红色资源都堪称丰富深厚的土地。

9月22日,郧西县关防乡丁家坪村红二十五军223团政治部旧址墙上的彩绘。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摄

    红色种子在心里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工作人员井秀娟说,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会对“一张传单”的故事感兴趣,但从整体来看,老人和年轻人由于经历不同,对这段历史的热情和被触动的点也不同。“引起年轻人的注意,给他们传达这段历史,需要给出不同的、有新意的讲解模式,这也是我们的工作责任所在。”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钟晓璇对郧西的红色气质很有感触:“大家出于对家人、家乡、国家捍卫守护的急迫,自发地支援前线,让人感到平凡人的理想、道路、选择与民族的未来、命运这样宏大的命题是结合在一起的,相依存的。”

    大学生在馆内参观时,遇到了几位小学生讲解员。

    据团郧西县委副书记何婷介绍,郧西县已成立了“红色百姓宣讲队”,还遴选出50余名优秀少先队员,成立了3支“红领巾宣讲员”队伍,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开学季、入伍季等时间节点,将宣讲红色文化、烈士事迹与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相融合,让少先队员们深入了解“家门口”的红色文化,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的旁边是中国工农红军王家坪小学,教学楼正中央“托起明天的太阳”标语醒目耀眼,一楼的墙上展示着多位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和黑白照片,他们仿佛穿越时空,投来无声的关怀。宽阔的操场上,清澈的朝阳下,老师对上体育课的孩子们说:“鼓足勇气,大胆尝试,动起来!”

    红色种子在手中

    郧西县是湖北解放第一县,全县共有红色遗址42处,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县。今年8月10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开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的重大文化工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纪念价值和教育价值。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计划由“一核”(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中心)“一廊”(文化旅游复合廊道)“两片区”(长征文化重点片区、革命文化扩展片区)“六组团”(土门革命传承组团、香口国防教育组团、上津军事体验组团、店子红色文化组团、关防红军研学组团、湖北口长征体验组团)构成。

    “一核”的南侧是红军巷。9月的郧西县城关镇,长空澄碧,远山苍翠,居民院落里晾晒的玉米金黄,路旁和屋顶随处可见旗帜鲜红。“红军巷”沿街的商店、花店和文创店多命名为“红色商店”“红太阳鲜花”“红色记忆”。巷内“红色书店”里摆放着历史、政治读物,还有两个直播间,桌子上正放着郧西农副特产。“大家可以随时进来休息、学习,我们也会定期直播。”“红色书店”的管理人说。

    在书店的另一边,研学或团建党建的团体、献花怀念英烈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居民经营着店面,收入可以补贴家用。两个年轻人坐在一面平房外墙前的脚手架上,正专注地绘制军民团结主题彩绘。“我们就是本地的彩绘团队,”其中一个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画)一天可以收入四五百元。”

    郧西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正在挖掘红色资源、保护红色遗址、宣讲红色故事,以景区标准加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郧西特色红色旅游路线与品牌。要把长征文化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产业布局融为一体,将各个红色遗址串点成线、连片,真正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关防乡二天门村党支部书记丁昌文在介绍本村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时提到,他感受到红色资源被开发出来后,村里的游客增加了。

    “都是冲着红色场馆来的,有研学,有党员活动,也有许多散客来观光或寻根。”丁昌文说,曾有一个78岁的红军后代带着她的家人驾车过来,她父亲就是1934年从这里参加了红军,打仗的时候负过伤,1964年就去世了,他生前一直想回来看一看。

    关防乡乡长彭慧对各村情况如数家珍:一天门的红军塞,是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风景资源建设的,红色+观光的模式;二天门村举办红歌赛、农产品展销会,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长征历史步道和户外拓展中心相结合。

    彭慧说:“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面貌的转变,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我们要走的路。关防乡已经创建了一个省级红色美丽村庄,两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一个3A级旅游景区。在此基础上,我们种植中药材、冷水稻,开发手工布鞋、木榨油、土蜂蜜等伴手礼,要使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蒋继璇 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姜蕾,齐征,张蕾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