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记者 张敏
这一刻,通畅网络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当通讯网络成为用之不觉的存在,短短几分钟的“掉线”,就可能导致生产生活的失序。北京电信算法工程师孙启仁用AI在海量数据中搭建起一个“智慧生态”,精准识别、及时响应每一个无序时刻。
他敏锐察觉到,通讯领域对于人工智能的迫切需求。“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价值超千亿人民币的硬件资产,电信网络设备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这些数据与我们日常的使用场景息息相关。如果某一个网络的设备或者节点出现故障,处理延误会极大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网络体验和生产生活。”
每发出一次问题预警,就是一个网络工单。孙启仁介绍,仅在北京电信,每天就要产生百万张网络工单。以前的工作模式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异常信息,再依靠人工做归因处理,耗时耗力。“但网络工单本质其实包括了大量的文本信息,于是我们就想,怎样能通过人工智能领域的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让机器理解人类的语言,从而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工单筛选。”
结合百度飞桨、中国电信的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大模型能力,孙启仁和他的同事让网络工单智能化质检成为可能。现在,在北京电信,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并及时发现工单定位不准、重复派单等问题,并进一步帮助维修人员判断,这百万张工单里哪些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网络工单故障定位准确率提升25%,平均处理历时缩短13%。“这样的智能质检,不仅响应更快,网络质量保障也更好。”
更多的问题场景可以通过“AI智慧眼”识别。孙启仁关注到,尽管我国公路总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但大部分的道路设计寿命为15-20年,因车量超载、极端天气等因素,许多道路提前出现各类病害问题。他用AI巡检代替人力巡检,全天候自动识别坑洼、裂痕、凹陷等各类道路病害,锚定定位,及时上报,实现道路养护的提效降费。
孙启仁说,有了这位AI“智慧眼”,巡检人员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停下来检查、拍照,将问题带回去再输入系统上报。巡检人员在车上,甚至不用去现场,就能得到道路信息,检测效率大大提升,如果遇到雨雪低温等极端天气环境,巡检人员还能避免相应的安全隐患。
孙启仁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研究所技术专家。
10年前,孙启仁刚进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专业学习。第二年,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模型出现,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孙启仁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原先我们实现不了的,通过人工智能,都可以去实现了。”
从那时开始,孙启仁就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努力。大学毕业,他前往波士顿大学继续深造。回国后进入北京邮电大学攻读博士,兼顾工作和科研。
“一方面要去发展科技,一方面要去关注生活。”他总是沉入一线了解需求,除了在大型基础设施上的应用,孙启仁还在思考,如何用AI更好地帮助到老人和乡村。
“好的技术既要有‘有用性’,也要有‘易用性’。”在孙启仁看来,AI是一种生态,不只是多模态、大模型、通用型的技术突破,还有更多地与专业、领域知识、行业痛点深度结合的专用型应用,需要更多地考虑社会公众、普通工作人员对AI的理解和使用。
他所在的团队,是一个以青年学生和中青年教授为主体的创新团队。团队六七十人,专业背景百花齐放。他们将人工智能的方向分成“AI向善”“AI求真”“AI好美”,新的想法不断涌现。
当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社会共识,他们把目光投向数字鸿沟的弱势一方。
团队曾来到一家街道办事处,这群年轻人想了解大家急需解决哪些问题。老龄化议题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通过和一些老人的交流,启发他们开发针对老年人的智能看护。
孙启仁介绍,根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9%,养老问题凸显。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老人采取居家养老和养老院的生活方式,超6成老人处于独居状态,随之而来的是老人居家安全看护问题。
大家常关心的问题是,独居老人跌倒怎么办?“其实只需要做出一个算法,通过人工智能视觉技术,把空间、动作等通知到相应的监护人员,很容易实现”。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孙启仁发现,老人的隐私保护也同样重要,尤其在浴室等场所。他们设想,把老人做成火柴人的图像形象,从火柴人的体态行为推断是否跌倒。硬件设备并不会直接抓拍视频,而是通过毫米波的方式实现测距判断。
人工智能视觉技术则分析整个房间空间区域,自动检测识别人员的身份、跌倒、离开区域、人体姿态、动作,自动判断并触发告警应用联动。他们也在考虑结合百度飞桨的语音技术,开发智能语音对话系统,实现与老人互动。此外,这一智能看护系统可以根据检测事件自动生产数据统计报表,浓缩记录日常生活图像和轨迹,除了意外情况之外,关注老年人的其他突然不适,提前预判。
新技术层出不穷,每个行业有着不同痛点。孙启仁意识到,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将继续走进社区、园区、校园,和跟不同行业的人交流,了解广泛而真实的需求。孙启仁正在研究的数字乡村领域,就来源于一位年轻的扶贫干部向他吐露的乡村治理困境。
他希望,能把自己所学赋能社会,不仅让走在前端的通讯领域更快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也要更多地关注技术难以落地的地方,让生活在县城、乡村或偏远地区的人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