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好才是真的好
精准发力促就业 前程无忧职教“香”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就业工作成效及经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施行,部省共建“技能贵州”等职业教育发展新举措的密集发布,形成了职教改革一系列“政策矩阵”,让职业教育“热”了起来。
一、学院基本情况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1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通过,由建于1950的贵州省经济学校、1966年的贵州省内贸学校和建于2007年的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新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作为省属高职院校,学院主动抢抓机遇,在学生规模、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实训体系、校企合作的水平等各项办学指标上大幅提升;学院现有“一主两辅两基地”“八系二部”25个专业。办学中,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形成“361”党建品牌和“五心思政”格局;实施“三个蔚然成风”育人新模式,实施“绿茵湖工程”“851005计划”。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三八红旗集体”“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全省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在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2校友会中国第Ⅲ类职业院校排名》榜单中,排名全国第83位,在贵州省职业院校排名第7位。
今年5月,学院举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职教周’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匠行月’”系列活动。收到了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等领导同志贺信与祝福视频,寄语学院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就业规模稳定增长,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就业是民生之本,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始终把促学生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就业工作,就业规模稳定增长,就业载体平台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就业规模逐年稳定增长。
学生就业人数增多、就业规模稳定增长,就业创业取得明显成绩。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就业越来越“香”。
(二)就业载体平台逐渐完善。
围绕发展定位和专业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实践育人基地“四大基地”建设。以创业创新大赛等系列活动为重点,着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科研孵化成果中心、网络一站式服务中心“三大中心”,推进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载体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设施建设,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了就业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
(三)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深入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以“三大支撑”“五大保障”“十大育人工程”为依托,统筹开展各类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建立健全“五匠”人才特色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的新方案、新模式,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三、突出就业导向,全力突破创新。
学院党委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首位,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完善学生就业工作机制。
(一)“一建”:建立健全就业“一体化”组织体系。
从就业工作的制度建设着手,全面构建协同推进就业工作“一体化”组织领导体系,从“三维层面”抓就业。
1.学院履行主体责任。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调度、亲自部署就业工作,多次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专题调度会、就业推进会,研究分析解决就业问题,并牵头联系各系部,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包保”机制。
2.职能部门规划协调。招生就业处作为职能部门,履行主体责任,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系部就业协同工作机制。
3.系部落实具体任务。采用任务清单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系部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就业工作,紧盯就业工作,责任到人。就业指导员、辅导员、专业教师以及干部全员参与就业,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市场开拓、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等就业工作,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就业工作目标。
(二)“二建”:构建和优化就业创业工作服务体系。
切实构建和优化就业创业工作的服务体系,即就业服务“三强化”。
1.强化指导。强化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提升教师的就业创业指导能力。重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情况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为载体,建设特色化、全程化、通俗化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推进就业创业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2.强化教育。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开学第一课”等入学教育,学院通过实施“绿茵湖工程”,开设“强基·强技”班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现专升本与学生入伍、高质量就业并行。通过举办“双选会”、线上线下招聘会,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强化平台。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平台搭建,提升就业创业工作的服务质量。学院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搭建多种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早规划、早部署、早实施。同时加深就业平台的深度应用,为学生就业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实现点对点精准匹配推送。
(三)“一扶”:关爱和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
聚焦贫困毕业生就业问题,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增强就业信心,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力度,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台账,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促就业。同时,进行个性化指导与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引导困难毕业生参加各类线上招聘,鼓励困难毕业生利用线上招聘渠道力求抢占就业先机,充分利用各种行业资源和平台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四、特色及经验
(一)特色化培育就业素养。
特色化培养职业素养就是从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入手,着力培育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综合品质。一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特色文化办学,以培养“五匠”人才为目标,以“一月一主题、一系一品牌”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为抓手,提升学生就业的职业素养。二是培育学生特色就业理念。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取向,明确用人单位的需求,树立特色职业就业观念,有针对性地做好适岗准备,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二)专业化指导就业思路。
开展就业培训,切实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一是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专题讲座,重点提供毕业生就业咨询、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二是举办毕业生就业创业座谈会,组织顶岗实习生相互交流就业创业经验,分享就业创业体会。三是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和指导。通过举办创业技巧培训、组织社会各类专家与毕业生一对一的创业指导,激励毕业生就业创业。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做好创业项目选择与论证,使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多元化拓展就业渠道。
深度挖掘就业资源,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书记、院长带头开展访企拓岗110多家企业,多形式、多渠道拓展毕业生就业。学院按照“百日冲刺”的专项行动要求,以“千方百计拓岗位,攻坚克难促就业”为活动主题,学院组织6场大型线下招聘会,参与招聘的企业3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四)精细化推进就业服务。
着力打造“精心、精细、精致”就业创业服务,开展招聘会、“双选会”相结合,促进校园招聘活动常态化和多样化。强化就业制度保障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形势教育,引导毕业生认清形势,合理定位,转变观念,正确择业,积极上岗。积极做好政策跟踪服务,对目前已经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切实做好了政策的跟踪服务,帮助毕业生协调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政策,实现高质量的创业和就业。
(五)制度化系统化保障就业创业工作
结合职业教育特色、行业办学特色,通过强化机制建设、完善信息系统、推进就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拓展就业合作途径等举措,以更大力度、更扎实的措施推进就业工作,切实推进毕业生实现就业。
制度上,先后出台《“绿茵湖工程”—专升本工作实施方案》《大学生应征入伍优抚政策实施办法》等制度,组建 “专升本”工作专班,鼓励优秀毕业生提升学历和投笔从戎、服务国防,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便利化、精细化的就业支持和多项就业创业服务。
队伍上,通过培训和外派学习等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达到就业工作队伍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
途径上,一是深化校企融合,巩固、拓宽校企融合的渠道,助推毕业生步入职场。二是深化校地合作,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人才市场,丰富就业资源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三是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指导学生用足、用好政策。宣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