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中青在线2022年10月19日

政校行企全融合 课岗赛证全融通 全链条促高质量就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33年,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双高”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十三五”以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人才强校,创新强校,特色强校,质量强校”发展战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定职业教育定位、属性和特色,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起点,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为重点,坚持产教科融合,在轻工特色、创新特色、文化特色三方面形成育人合力,培育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成为新时代大湾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输出的高地。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94%。

一、促适配,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对接“湾区”转型升级

学校积极适应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对接“湾区”轻工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结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构建“设计轻工—制造轻工—服务轻工”三大专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个国家级专业群、9个省级专业群、2个校级专业群,建设梯队布局,实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联合行业协会深入产业调研,形成《“2018-2025”广东产业发展分析与人才培养需求报告》,制定《“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双向联动的专业预警动态调整办法》,进行专业发展评价和动态调整,实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动态匹配,持续优化我校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为广东制造2025的发展提供符合社会期待、满足企业需求的“湾区”工匠。我校2017年以来向社会输出32517名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比例达94%;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逐年上升,2021届达90.3%。

案例1:我校近三届毕业生工作期间积极参与企业生产技术革新。2019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梁伟泽同学成功申报“一种包装饮用水多层堆叠运输装置及其存取运转方案”等发明专利两项,“一种可堆叠的运输车”等实用新型专利两项;2018届模具专业毕业生黄健锋同学参与“一种变速箱型腔模具动模滑动机构”&“一种碳纤维弯折管成型模具”等多个专利项目的开发工作,技术改革成果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2018届毕业生徐文,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艺工程师,负责公司原料纯化,解决了目前国内电子级原料卡脖子的问题,受到公司重视,参与国际高端细分领域集成电路CMP后清洗液的开发以及Slurry开发等项目,职业方向逐渐由工艺往集成电路技术服务(FSE)以及市场方向发展,2020年度荣获集团优秀员工称号。2020届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陈锦活,毕业后就职于深圳洛可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获得2022 IF设计奖、2021金点设计奖、2021美国IDEA优秀作品奖等国际奖项,为客户实现品类突围,打造多款行业爆品。”



二、提素养,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大思政育人体系初步形成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切实贯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紧紧抓住学生最活跃的生活社区阵地,依托宿舍、食堂、园区等“一站式”学生社区空间,将家庭、学校、社会力量联动;政校行企军资源融通、党政工团学共治,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化“四全四力”社区思政育人模式,把思政教育延伸到全场域社区育人平台,从“铸魂育心”、“赋能启智”、“强魄健体”、“陶冶润心”、“实践塑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是广东省“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示范校,2022年学校成功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爱岗敬业”满意度均超过99%。

案例2:我校2020届制浆造纸技术专业毕业生欧燕思,积极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号召,成功入职德庆县回龙镇人民政府,坚持在乡镇基层服务,当地老年群众较为抗拒疫苗接种,持着“宅家不出,不用接种”的态度,拒接接种疫苗,在欧燕思坚持“三顾茅庐请诸葛”的努力下,所驻村的60岁以上老年群众实现了应接尽接。学生爱岗敬业的品质获得了单位和群众的好评。2020届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张美玉(下图1,左排第三位),大学二年级入伍,服役于海军陆战队某旅,2018年9月退伍。2017年张美玉光荣的参加了建军九十周年朱日和阅兵,接受了习近平主席的检阅;2018年她又获得了“优秀义务兵”和“嘉奖”一次。2020届建筑装饰材料技术专业谢诗婷(下图2),属于家庭困难的建档立卡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4项,毕业之后选择回家乡发展,通过考试任职于玉湖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助理,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反哺家乡,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居委会党组织好评。


三、增技能,建设高水平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构建“打平台、建项目、促成效”的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不断推进“1365”多元协同育人模式(见下图),与华为、腾讯、金蝶软件、科大讯飞等一批行业标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成21个特色产业学院,38个校内产教科融合 型实训基地、研发中心,4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610个大学生校外实 践教学基地(省级、校级示范基地100个),将产业先进设备、技术、生产管理案例、企业文化融入课程体系,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 开展专业实践,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已达86.08%。校企合作开展现 代学徒试点专业16个,在培学徒644人;校企联合开展订单班39个,累计培养学生数1362人。校企协同强化大学生专业核心技能,校企合作教 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适应企业文化能力”等职业能力与表现满意度均超过99%。

案例3:产业学院针对疫情期间产品销售通道不通畅的问题,借助在线优势,融合真实项目,助推企业创新发展,运营模式被新华网收录报道并推广。广轻商贸产业院自2018年9月成立以来,融合企业真实项目,每年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超2000人次,包括会计,税务,电商运营,电商直播,市场调查,短视频编辑,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直播等。疫情期间,产业学院20多名学生助力广州虎嗅电子商务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在阿里系平台、拼多多平台、抖音、快手APP开展直播带货业务,业绩显著。其中,阿里平台的直播业务单店每天实现8-10万元,助力企业月营业额超过250万元。学生团队建设运营的抖音平台每天有4万元左右的带货成交额,创造2小时成交量1100余单成交记录。“直播赋能”,不仅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中赢得靓丽业绩,也为学校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探索了新模式。

四、强赋能,开展“以赛促学”新型课程改革,毕业生竞争力显著增长

面对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学校围绕“通识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类课程、跨学科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五大模块建立“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新艺术”课程体系,对接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将产教科融合、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工匠精神、育训并举、协同教学等理念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目前,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开放课程19门,校企共同制作微课及课件等教学资源达9425个。近五年,我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302项,其中2021年“互联网+”国赛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赛1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24项。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职业知识水平表现满意度均超过99%。

案例4:生态环境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李子健,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健农果园”科技赋能水果品牌负责人,大学期间就开始深耕农场种植市场,成功通过校企合作,完成技术赋能农场的转型升级,目前有8个合作农场,5个合作批发商,1个微信小商城,1个京东旗舰店,1个抖音直播号(5万+粉丝),37个水果专柜,营业流水高达9000万。李子健已申请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与学校合作将健农果园项目作为教育范例,将芽变育种的原理及技术融入生态学院课程与实训中。遵循“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合作农场直接带动就业50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次5000+。2021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伍旭楠,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扎实,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提升实践能力,曾获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鸡尾酒调制赛项二等奖、广东省鸡尾酒大师、咖啡师、餐饮服务员三项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于2022年1月获“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五、搭体系,健全网格化就业工作体系,“四个到位”严控就业质量

目标责任到位,校-院各级一把手、各专业教研室主任签署学年度就业工作责任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方案措施到位,根据专业就业特色兵分多路,坚持“请进来”,促对接,目前学校已建成具有6600多家用人单位的大学生智慧就业市场,每年为在校生开展生涯体验周等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100余场,每年开展供需对接200余场,提供5万余个工作岗位。疫情期间(2020年至今),学校通过智慧就业信息系统等平台,开展空中大型双选活动10余场;主动“走出去”积极拓展,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带头访企拓岗(下图1,2),挖掘就业资源,校领导“访企”目前已达121家,为我校毕业生带来979个就业岗位,新增校外实习基地46家,每年提供超300个实习岗位给我校毕业生;保障资金到位,学校坚持把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设立毕业生专项资金,2021年毕业生专项95万元专款专用,在保障各项经费的同时,积极支持就业工作以及就业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学习、培训、交流和考察等活动;奖励惩罚到位,校-院两级均制定系列就业奖励措施,同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作为教研室、专业建设和二级学院年度考核和年度绩效的重要指标,2021年共发放22万余元用于表彰就业先进集体和就业先进个人。

案例5:2018届楼宇智能化专业毕业生林浩泽,毕业后就职于广东欢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任全国家装渠道总监,负责公司营销团队的管理和区域市场的开拓,连续三年荣获优秀团队,优秀总监等荣誉,为公司创造近3000万元业绩;2018届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陈佳玲,毕业后就职于广州每联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营销中心,作为主要营销人员帮助公司2019年的销售额增长近500万元,增幅为63.4%;同专业2021届毕业生邱瑞永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凭借娴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高超的商务谈判技能为企业获得79万美金订单,获得企业高度赞誉。

六、助认同,健全“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体系,助力毕业生扬帆启航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全员参与、产教协同、全程指导、精准帮扶、专业联动”的就业工作模式改革,持续完善“12345”就业育人体系,抓实“稳就业、保就业、促创业”这个重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设置就业指导中心,配备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4名,统筹全校就业服务工作,同时按照学校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要求,配套院级专职就业辅导员共16名;独立设置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63名专兼职教师,硕士学历及以上校内教师占比超92%,校外导师均为企业高管和资深HR,教师教学学生满意度均达93.28%。疫情期间,学校开展校内外师资就业创业培训74场,教师参与人次超1600;开展线上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培训291场,参与人次超20000。我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入选2022年广东省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名单,职业规划与生涯指导辅导员工作室获评广东省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学校搭建“一屏+两端+多群”的线上就业指导服务矩阵(电子屏、电脑端就业信息网、移动端智慧就业系统和各就业服务微信群),打造精品就业市场,保障学生和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就业指导、个性咨询等活动,线下就业工作场地400平方米,场地使用率达87%以上。学校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高于98%,毕业生“母校满意度”96.08%,用人单位满意度96.05%,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双高”校前茅。

【责任编辑:唐红】

MV《突击雄风》,展现新型合成步兵营的崭新风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15:53:38

MV | 告白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21:30:00

秋将逝冬将至,一曲《木归山》品秋收冬藏之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6 10:13:14

这首歌,献给十年,献给明天!

新华社2022-10-23 20:41:55

青春故事汇|当那一天来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4 20:55:53

《追光》MV

央视网2022-10-03 21:05:27

观众穿戏服 演绎年轻态徽文化

中国青年报2022-10-21 08:13:57

河南漯河青年创作画卷《盛世谱华章》献礼二十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0 10:01:08

海滨城市大连积极盘活资源,激发文旅发展后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9 2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