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中青在线2022年10月19日

五化联动 校企四共 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简介: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工作目标和“就业一人、幸福一家”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构建“就业管理规范化、就业指导精准化、就业帮扶亲情化、就业服务信息化、就业参与全员化”的“五化联动”就业体系,着力打造陕铁就业民生品牌。

学校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高位,位居全省高校就业去向落实率前列。近五年平均每年毕业生超过4400人,其中90%以上在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全国各铁路局等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学生专业对口,毕业初次就业薪资平均达到5897元,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均超过95%。

就业好才是真的好

2022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案例

申报材料

2022年9月

五化联动 校企四共  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铁路工程命名的高职院校,成立于1973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工作目标和“就业一人、幸福一家”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深化内涵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学生道德和技能培养,全面构建“就业管理规范化、就业指导精准化、就业帮扶亲情化、就业服务信息化、就业参与全员化”的“五化联动”就业体系,构建专业共办、平台共建、课程共设、人才共育的“校企四共”运行模式,着力打造陕铁就业民生品牌,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学校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高位,位居全省高校就业去向落实率前列,八成以上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陕西工人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上百余次,学校先后荣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渭南市优秀创业培训基地”等荣誉,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陕铁院品牌”。

一、构建“五化联动”就业体系,畅通就业渠道

(一)就业管理规范化,完善就业服务机制

构建由校领导主抓,就业指导中心牵头,二级学院紧密配合的三级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成立以二级学院院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形成了创业教育全覆盖、职业生涯有指导、宣传动员无死角、就业招聘齐上阵的工作机制。

先后出台《就业管理规定》等制度27项;每年配套学生就业专项经费100余万元、创新创业扶持基金50万元、划拨校园招聘补贴和求职创业补贴126万元;在两校区分别设立服务就业创业工作场地近1000m2,新建4个标准化招聘室全面投入使用,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系列举措确保了学校就业机构、管理、人员、场地、经费“五到位”,就业创业热情高,就业质量有保障。

学校获2021年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二)就业指导精准化,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通过实施就业指导教师准入制、参加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题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等措施,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全校就业指导水平。

结合铁路行业背景和工程专业特点,为专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能力提升培训60余场。连续5年举办创新创业培训班,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通过主题班会、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邀请全国劳模、技能大师、人力资源主管、优秀毕业生等举办报告会、讲座300余场;为毕业生开展就业动员和专场指导服务100余场,依托教育部24365“线上就业指导、网上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受益学生达15000余人,全面提升了毕业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规划能力。

毕业生校园大型招聘会


(三)就业帮扶亲情化,深化就业服务理念

把全心全意为企业和学生服务作为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为企业着想,为学生解难,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主动适应企业需要,提供亲情服务。校领导带队定期走访企业,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加强校企交流沟通合作。认真做好用人单位宣讲会、毕业生招聘会、顶岗实习和离校、派遣报到各个环节工作,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

校领导带队走访调研用人单位

做好就业帮扶。把促进就业困难、家庭贫困、少数民族、残疾等学生的就业作为重要工作,建立“1+1”帮扶台账。通过调研走访、交流座谈、就业周报等方式,逐一落实好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近3年,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率远高于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实现了“保证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就业”的工作目标。

(四)就业服务信息化,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主动调整就业工作思路,积极优化工作流程,大力开展“线上就业指导、网上就业服务、线上线下联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就业服务一站式、多样化、全周期。建立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平台。持续完善“就业管理系统+校园招聘服务+信息网站+微信服务号+微信公众号+就业QQ群”一体化就业服务云平台,实现了部省校平台三级对接和手机移动端招聘工作一站式办理,多渠道推送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全方位开展就业宣传,科学组织招聘面试。

积极开拓“空中双选会”“云端宣讲”“在线招聘”等线上招聘平台,实施服务国家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校园招聘行动计划,举办毕业生就业空中双选会,使用网上投递简历、线上视频面试、电话沟通等方式完成用人单位招聘全过程,实现了云中服务不停歇、云中管理不打烊。

毕业生网络视频面试

(五)就业参与全员化,扩宽就业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就业工作全员化工作制度,学校先后建立了校领导带队走访企业制度、二级学院院长责任制度、特殊群体“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教师联系毕业生制度、辅导员责任制度等系列制度,出台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来共同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精准的就业工作机制,实施部门联动,实现了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支持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校企四共”运行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一)专业共办,深化合作办学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校企合作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在企业设立了工作站;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11项相关管理制度和资金保障措施;落实了校领导、二级学院和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推行企业走访“分区包联”清单式管理,年走访企业 300家以上。牵头24家高校、33家企业、3家行业协会、2所科研机构组建陕西铁路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五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形成学校对接集团公司,二级学院对接子分公司(站段),教研室对接项目部(车间),教师对接技术人员”四级对接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学校每年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探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事宜,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有机对接,形成牢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四方协同推进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共建“双高”院校大会

(二)课程共设,开展项目实战

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将企业真实项目纳入课程体系,实现真实项目贯穿,开展“项目实战”,在工程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展范式下,与企业生产场景、工作情景为依托,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

(三)平台共建,强化资源集成

学校依托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各铁路局等企业单位,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学生实践教学、顶岗实习需要。校内实训基地达125个;与我校签订共建协议,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已达464个,其中大多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世界500强企业。每年有80%的学生提前到各用人单位提前带薪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就能拿到每月3500到4000元的实习补贴。

(四)人才共育,实现精准培养

现代学徒制培养班是陕铁院扩大校企合作的外延,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进一步做好校企合作的有力措施。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近三年,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联合开设现代学徒制培养班36个,培养学生2000余名;另外,学校还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组建订单培养班65个,培养学生3000余名。培养班的组建,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中铁四局四公司现代学徒制培养班开班仪式

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向好,受到行业企业普遍赞誉。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5年获得测绘赛项一等奖;获得第三届高速铁路精测精调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连续4年获得铁路类信号大赛一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总成绩位居全国铁路院校前列。在羽毛球、乒乓球、艺术体操等文体竞技比赛中多次获得省级冠军,并代表陕西参加国赛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男团季军、第六届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乒乓球锦标赛季军等多项荣誉。学校是全国各大工程局招聘的首选学校、18家铁路局招聘的指定学校,毕业生中约90%左右在中国中铁、铁建、中交和各铁路局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分布在五湖四海的建设项目上,为祖国基础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学校坚持毕业生回访制度,每年回访率不低于30%。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价,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薪资平均达到5897元,其中约15%的学生每月收入在7000-9000元。毕业生安心铁路事业,扎根一线奉献青春,大多数同学经过2-3年的努力,很快能担任工程部长、技术主管等职务,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涌现出陕西省劳动模范贺琪、全路工务系统高铁线路工技能竞赛决赛第一名张戈亮、2020年“最美铁路人” 吴亚东等一批先进典型,《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在祖国的边疆,我更有用武之地》为题对学校就业工作和毕业生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唐红】

MV《突击雄风》,展现新型合成步兵营的崭新风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15:53:38

MV | 告白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21:30:00

秋将逝冬将至,一曲《木归山》品秋收冬藏之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6 10:13:14

这首歌,献给十年,献给明天!

新华社2022-10-23 20:41:55

青春故事汇|当那一天来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4 20:55:53

《追光》MV

央视网2022-10-03 21:05:27

观众穿戏服 演绎年轻态徽文化

中国青年报2022-10-21 08:13:57

河南漯河青年创作画卷《盛世谱华章》献礼二十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0 10:01:08

海滨城市大连积极盘活资源,激发文旅发展后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9 2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