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中青在线2022年10月18日

立足港航,服务区域经济


“一核双翼四驱”模式稳保就业“基本盘”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全日制国有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交通部于1975年投资建设的“青岛水运技工学校”,2003年正式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伴随47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学院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悉心关怀与大力支持,多位领导曾亲临视察、调研和指导,肯定了学院的办学业绩,鼓舞了学院的发展信心。学院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表彰,荣获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职示范院校、山东省优质院校和青岛市品牌院校等多项殊荣。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地处青岛海洋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和山东海洋强省战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校港共融共生,产教深度融合”和“服务全国港航业,融入区域经济”两大动力为翼,完善“就业管理与质量反馈、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市场招聘与信息化服务、重点关爱与精准帮扶”四大工作体系驱动的“一核双翼四驱”就业工作新模式,奋力书写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奋进之笔”。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98.25%、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8.74%、用人单位满意度97.78%、平均月薪5500元等关键指标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20、2021年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比49.83%,全国高职院校500强企业就业人数排名第13位,高质量就业成为学院的金字招牌。


一、“一核”


围绕人才培养核心,服务新产业,深化协同育人成效


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充分利用“校港一体”的体制机制优势,以“连钢创新团队”为榜样,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实训实境化、学生职业化”。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现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品牌专业(群)21个,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9门。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完成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15项,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5项,完成各项技术服务达138项,创造价值1.2亿元,获得了集装箱轮胎吊供电装置、矿石输送带防撕裂装裂装置等国家专利65项,实现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连钢智慧港口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RCEP产教协同联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签约揭牌

二、“双翼”


(一)校港共融共生,产教深度融合


随着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成立,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集团公司给港湾学院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和机遇,依托企业办学优势,搭建师资、专业、培训、科研、鉴定多维度全方位的一体化校港协同平台,对接山东港口航运、贸易、物流、邮轮文旅和装备制造产业,共建智慧港口、邮轮文旅、港机智造等新型产业学院。近三年以来,学院招生、就业实现了“进出两旺”,呈现出历史最好水平。与青岛港集团、日照港集团、烟台港、渤海湾集团、物流集团和港湾建设集团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双向交流、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定制化培训服务等方面全面深度合作,打造国企办学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命运共同体。山东港口集团招聘人数占毕业生总数25.19%,集团招聘成为学院招生就业的金字招牌。

山东港口集团人才培养项目签约

(二)服务全国港航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和山东海洋强省发展战略,建立了以山东港口集团为龙头,包括国内沿海、沿江各大港口、航运、现代物流等知名企业在内毕生就业网络,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港航物流企业,与中远海运、河钢集团、国投交通公司、国能神华港务、南京港、福州港、三亚港等103家港航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双向交流、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定制化培训服务等方面全面深度合作。与中交一航局、上海振华重工、海尔集团、中谷海运集团、科大讯飞、北船重工、青岛特钢等135家行业重点企业组建订单班,定向培养企业适用人才;与上汽通用五菱、青岛京东方、青岛融合光电、芯恩、一汽解放等90多家辖区内重点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未来工匠”培养计划。近三年学校采用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校企双主体育人达6400余人,实现了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青岛市重点产业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行业头部企业人才培养项目

三、“四驱”

1.就业管理与质量反馈实现就业服务终身化


学院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例会等重要议程。全力做到“精心组织、用心服务、细心关怀”,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服务水平。一是以“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线上+线下的新模式,积极开源拓岗,拓展500强企业和涉海、涉蓝头部企业合作,近三年访企拓岗330多家,岗位6000多个,成功引进包括河钢集团、潍柴重工、融合光电、京东方、软控股份、明月海藻、特锐德在内的47家行业头部企业,全面提升了毕业生招聘岗位数量和质量。二是做好精准化跟踪服务,定期开展用人单位需求和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意向和就业状况四项调查,精准掌握就业市场和毕业生就业意愿动态。学院对山东省港口集团、福建省港口集团、江苏省港口集团、中交一航局、上海振华重工、中谷海运集团、青岛京东方、海尔集团、青岛特钢、北船重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等135家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近三年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 97.78%,

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

2.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现就业培训专业化


学院不断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面上、精准相结合”的职业发展指导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校内外专业实训、校外实习等方式,实现专业选择指导为起点,就业创业指导为主体,职业发展为延伸的全过程指导。同时注重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邀请全国劳模许振超、王炳交,“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皮进军、郭凯、郭磊,“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等百名优秀校友举办“工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用企业文化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助力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线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其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省级金奖8项,银奖17项,铜奖23项,让竞赛成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实践途径,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大国工匠进校园(许振超、王炳交、皮进军、张连钢)

3.市场招聘与信息化服务实现岗位推介智能化


学院严格审核招聘单位的资质,建立招聘企业“黑名单”信息库,把好入校招聘企业招聘第一关。近三年学校利用招聘预选互动平台,成功举办25场次线下招聘会,通过线上投递简历预选与线下参会定选相结合,通过国家、省、市、校“四位一体”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学院就业公众号、微信群、就业信息网等载体及时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发布相关招聘资讯、就业政策等信息,定向、精准推送就业招聘信息。面对网上招聘面试新常态,学院引进“就业街”等线上推介和面试平台,创新工作模式,成功举办19场线上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网络招聘、网络应聘、网络签约”全方位的网络化一站式便捷服务。

综合类招聘会活动现场

4.重点关爱和精准帮扶实现重点群体就业精准化


聚焦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指导精准帮扶。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原则,建立帮扶台账,掌握未就业学生就业动态,针对“慢就业”“缓就业”毕业生,落实“一人一策”,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就业单位选择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每年帮扶超过1000人次。根据困难毕业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实施“一对一”帮扶,在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在就业单位推荐、就业咨询服务、升学辅导等方面推行困难学生“优先服务”制度,千方百计为帮扶对象提供优质就业岗位5个以上,近三年成功帮扶703名未就业毕业生实现了再就业。

帮扶困难大学生精准就业


【责任编辑:唐红】

《天下长河》开播,讲述治水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11 16:09:16

全国优秀青年舞蹈人才展演落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11 15:17:46

电影《扫黑行动》今日上映,致敬一线扫黑工作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11 12:47:16

第四届深圳书展今日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11 12:47:14

走读老城:把历史从故纸堆拉出来

中国青年报2022-11-10 06:48:29

于和伟:看自己的作品会开弹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10 13:44:02

直播搭台,传统文化演出收获“新观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9 19: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