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来源:中青在线2022年10月17日

全链条推进“培”“就”一体联动,

立体多维促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唯一的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一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安排部署,坚定不移地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全程化、全方位、立体式”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分层分类、做学合一、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有效推进“培”“就”一体联动,立体多维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自江苏省教育厅从2020年实施量化考核以来,已连续两年获评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次。

学校风貌

一、强化服务精准供给,聚焦职业教育品质就业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一是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抓实抓细,书记校长下沉就业一线,建立就业工作推进机制,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二是强化“245”组织支撑体系建设。实施校院两级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抓好就业辅导员、就业信息员、职业发展协会队伍建设,严格压实各级就业团队责任,确保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健全就业管理规范化、就业指导系统化、就业服务亲情化、就业信息网络化、就业参与全员化的“五化”就业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就业工作格局。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搭建智慧就业平台,助力提档换速。一是升级“智慧化”就业信息平台,搭建集学习、管理、服务、交流、监控、反馈于一体的多功能毕业生就业管理全程信息化平台,畅通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一体化”渠道,主动对接国家级就业平台,依靠“24365校园招聘服务”“国聘行动”等平台提供的海量需求信息,挖掘与我校毕业生相匹配的岗位信息,打造就业信息网、电子大屏、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就业橱窗“五位一体”的信息发布渠道,实现信息全覆盖作用;二是打造“定制式”招聘活动,实现招聘活动多元化,举办“行业紧缺人才专场”、“地区引才专场”、“学院专场”、“本科专场”等多元主题招聘会,“秋季大型校园招聘会”、“暑期就业实习招聘会”已逐步形成南工品牌特色效应;三是实现招聘模式灵活化,“线上+线下”联动招聘,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定期举办网络招聘会,高频次小规模组织企业空中宣讲,创新实施“企业线上+学生线下”招聘模式。目前学校拥有长期合作单位1200余家,每年组织近2000家单位进校招聘,线上线下为毕业生提供岗位 50000多个。

校园招聘会

深耕就业市场,畅通供需对接。学校充分利用江苏机电职教集团、江苏省轻工协会、校友会三个平台,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以装备制造领域为牵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开拓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就业市场。2022年结合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加大企业开拓力度,建立就业合作渠道,促进信息互联互通。一是聚焦政校企“联动”,同常熟市人民政府、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方政府部门举办“访企拓岗促就业”交流会,以推进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优势互补;二是聚焦市场需求,主动邀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南京)有限公司、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域重点企业进校宣讲座谈,积极营造与企业间的“鱼水相依”关系。目前,校领导带队访企百余家,学校建设400家以上的“紧密型”就业基地,同时建立由120人组成的企业导师专家库,为我校毕业生开拓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锚定精准指导,夯实核心竞争力。一是开展多元主题指导。以线上线下多种载体为渠道,“模块化指导”为导向,转播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直播课程,并举办“生涯规划”“求职技能”“就业形势”等多元主题求职系列培训讲座;二是创新引导模式。以“大赛+第二课堂”为导向,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创业知识竞赛、简历制作大赛、沙龙主题分享、晒晒我的offer、模拟面试等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朋辈互助精神;三是抓实就业软实力提升。2021年学校获批江苏省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训点,连续两年为我校200余名学生提供求职主题模块培训。同年教育部在全国3000所高校中遴选了135所“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我校成功入选江苏4个基地之一,学校充分利用本校优势资源,畅通社会企业渠道,遴选优秀师资力量,组织集中备课研讨,打造“8个选定主题+2个特色主题”课程体系,连续两年为多所高校近1200余名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培训,培训通过率、满意度均达98%以上,培训成果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平台和“中国大学生就业”公众平台进行展示。

宏志助航计划

二、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注入赋能就业“强心剂”

坚定“三性”培养模式。即培养具有“复合性、精深性、创新性”特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健全校企协同、做学合一、系统重构一体化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高阶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复杂工作流程对接、学历证书与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南工一体化培养模式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瞄准“两个高端”,优化专业布局。一方面,对接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制造产业高端,推进传统制造类专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在知识技术密集、处于价值链高端、占据产业链核心的新兴产业, 对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端产业,依托原有专业优势新设本科专业。经优化调整,现设置职教本科专业23个,计划到2025年本科专业数量超40个。

深化“三师”融合,强化师资队伍。推进校内教师、 企业工程师、领军技能大师融合发展。一是做强校内专任教师队伍,推进博士教师“双师化”,新进博士须在企业实践、并跟岗校内导师研修一年,经考核合格才能上课堂;二是做实校外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合作企业长期派驻校内的工程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三是做特领军技能大师队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培全国技术能手,重点参与指导学生综合实训、各类技能和创新竞赛,推进技术革新、工艺改造。

实践教学实现“三个一体”。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综合实训教学、现场实习锻炼,实践课时数超过50%,实践“育训一体”。将技能竞赛要求纳入教学内容、综合实训,重点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赛训一体”。实施专业导师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培养过程,开展“专创融合、双创实践、创新拓展” 逐级递进的双创训练,实践“创训一体”。近年来,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9项。

西门子智能制造中心

深化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三类模式”。不断增强企业参与办学的主体性,实现“校企融合”。一是技术联盟型,与精雕集团、西门子、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以“技术”为纽带构建联盟,服务技术应用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培养,加强行业间技术的交流与技术进步。二是协同服务型,通过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以及华为公司、ABB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云与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等,发挥学校人才培养和师资优势,快速响应企业需求,师生共同参与企业技术难题攻关。三是双创孵化型,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与南京秦淮区政府和金蝶集团共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创新企业100余个,支持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以创业带动就业。

华为云与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逐年提升,薪酬水平、专业相关度呈增长趋势。

(二)首届职教本科生就业质量普遍较高

首届本科毕业生(两年制)共903人,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这批毕业生整体就业落实率、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截止7月5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等33家媒体或平台发布新闻通讯及深度采访报道61篇,各媒体累计辐射受众人群超过1500万人次,为稳步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责任编辑:唐红】

MV《突击雄风》,展现新型合成步兵营的崭新风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15:53:38

MV | 告白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21:30:00

秋将逝冬将至,一曲《木归山》品秋收冬藏之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6 10:13:14

这首歌,献给十年,献给明天!

新华社2022-10-23 20:41:55

青春故事汇|当那一天来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4 20:55:53

《追光》MV

央视网2022-10-03 21:05:27

观众穿戏服 演绎年轻态徽文化

中国青年报2022-10-21 08:13:57

河南漯河青年创作画卷《盛世谱华章》献礼二十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0 10:01:08

海滨城市大连积极盘活资源,激发文旅发展后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9 2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