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坚持“五聚焦、五精准”,力促毕业生
高质量就业
简介: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省市人社部门主管。学校施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高职-技师融通发展”的办学模式,遵循“全面服务地方、引领区域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能并重、工学一体、品质就业、助推产业”的办学思路,先后被授予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数控铣竞赛项目集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等,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第十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在近三年成都市评选的“成都工匠”中,经学校培养和培训的工匠占总数的10%,被誉为“成都工匠”摇篮。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的重要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坚持“五聚焦、五精准”,全方位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近三年,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1.6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对口率80%以上;毕业生进入四川省“5+1”现代工业体系和成都市“5+5+1”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占比达80%以上;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50%以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薪资或职位上有较大提升,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对母校满意度达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6%以上。学校促就业工作举措多次被“教育导报”“现代高等职教网”“四川教育新闻”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聚焦产教融合,精准服务企业
一是主动对接产业园区。学校主动对接产业园区,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先后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等13个产业园建立合作共赢发展机制,做实专业链与产业链的衔接,实践与理论知识一体化,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工巧匠,服务产业发展。二是主动服务企业需求。学校对接企业主动掌握岗位的最新技术技能需求,先后与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等30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把课堂建在生产车间,做实课程群与岗位群的对接,特别是与捷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工贸-捷普工厂”,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特色,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厂等建立健全“学-企-地-园-行-院”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特色。三是主动开展定制培养。学校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形式为企业关键岗位提供人才支撑,先后与30余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开办了80余期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为用人单位量身输送了3000余名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共同开发了20余门赛教融合课程,40余门订单课程,30余门企业课程,双元教材40余本,信息化教学资源1000余套。
二、聚焦平台建设,精准培养人才
一是建设国家级育人平台。学校与捷普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省内高校首个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经科技部评审,学校创业苗圃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被人社部作为典型案例收录《校区合作工作指南》,并向全国推广,学校与捷普科技双院育人现代学徒制模式获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二是建设实体化育匠平台。学校与成都市总工会共建股份制“成都工匠学院”,实行“董事会+院务会”的管理体制,构建“技能+学历”终身培训体系,着力打造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的高职技能求精体系;从“中职(高中)→高职专科→职教本科”的技师学历增智体系;从“产业工人→产业工匠→成都工匠→天府工匠→大国工匠”的产业工匠终身赋能体系。截至目前,培育工匠培训师101名并帮助34名工匠培训师通过德国职业教育师资认证,培训企业员工1024人,参与中小微企业技能创新攻关和工序工艺优化40余项。三是建设研修型大师平台。学校建成国家级大师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1个,培养国家级技能大赛教练和裁判30余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通过“借脑借力”柔性方式,邀请“大国工匠”潘玉华、“国家大师”何波、世界技能大赛总裁判长宋放之等建立技艺传承基地、研究中心。
三、聚焦赛教融合,精准强技砺能
一是全面推进赛教融合。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将赛事的标准引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将参加各级各类大赛的经验用于到教育实践中,发挥学校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功能,形成教练型特色“双师”队伍,将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技能竞赛标准、职业能力建设标准融入教学标准、内容融入教学内容、评价规范融入教学评价方案,开发赛教融合特色课程21 门、书证融通课程60 余门。二是加速赛事反哺教学。推进项目教学,以成果为导向、过程为抓手、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实现工匠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学生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1个、二等奖62个、三等奖74个,竞赛成绩名列全省前茅,在第42-4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学校学生连续4届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三是推进赛教成果转化。依托“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健全技能竞赛教练(裁判)团队建设制度,以世赛、国赛项目为载体,通过竞赛技术标准、竞赛信息化、赛事组织、竞赛训练及竞赛成果转化等内容开展科学研究,建成省赛教练(裁判)团队12个,建成国赛教练(裁判)团队7个,建成世赛教练(裁判)团队3个,获得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转化成果奖4项,完成成果转化5项,立项是市厅级及以上课题145项。
四、聚焦职业发展,精准指导帮扶
一是强化就业精准指导。学校开展“职途筑梦”活动,构建以“职业指导课”为主阵地,“职业指导活动月”为主渠道,“咨询工作室”为主载体的“1+1+1”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咨询体系,把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始终,加强职业规划动态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就业观,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等不定期开展“宿舍走访”“家庭走访”,实现求职学生的全覆盖。二是强化求职全面指导。学校安排学业导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与辅导员相互配合,组织学生开展学术研讨、科研指导等活动,针对报考院校和专业,开展疑难解答等全面指导。开展了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就业政策宣讲、模拟求职大赛、就业创业指导大赛等活动,打造了20余门校级就业创业指导金课,《扎根基层,无悔青春——国家基层就业项目的问答之旅》获评2022年度省级就业创业指导金课。三是强化创业实践指导。充分发挥省级众创空间、市级科技创业苗圃等平台,编制“创享+”就业创业特色阵地学习计划,搭建“1+2+3”双创平台,为学生提供“教育—培训—实践—孵化—成长”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今年举办“双创”比赛4场,邀请专家进校开展专题讲座6次。近年来,我校师生团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奖40余项。
五、聚焦责任落实,精准稳岗拓岗
一是狠抓就业责任落实。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负责、校长亲自抓”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高站位、知详情、宽渠道、精帮扶”的工作思路,学校领导班子深入成都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105家,直抵生产车间,挖掘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动态设立就业需求库,实现精准稳岗拓岗2500余个。二是创新就业工作体系。学校实施“就业工作专项行动”,对所有毕业班级实施“包干负责制”,校领导按照专业实行“包干”,中层干部按照班级实行“包干”,实行“赛马制”,按周公布各班级的签约率、稳拓岗数,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形成了“学校领导主抓、二级学院具体落实、师生全员参与”的促就业工作格局。三是健全人才供需机制。学校全面对接产业园区,先后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等13个园区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协同做到就业信息提前掌握,通过“订单班、学徒制”等形式做到岗位技能前置培养,构建了人才供需的长效机制。
优秀毕业生案例
近年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毕业生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业绩表现优秀,主动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管理改革,积极参加各项技能比赛,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获得企业广泛好评。
龚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成都市殡仪馆,高级遗体火化师。龚睿先后取得了第五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首届遗体火化师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成都市殡葬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遗体火化师)二等奖等,获得了“第一届四川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荣誉称号,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被成都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成都工匠”。因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龚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张易,世赛冠军。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后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0研究所,曾代表单位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IPC国际手工焊接大赛,与来自法国、俄罗斯、英国、匈牙利、波兰、韩国、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的15位电子组装手工焊接高手,上演了一场世界顶尖水平的巅峰对决,最终斩获世界冠军。
李帅,四川工匠。数控编程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获“四川工匠”荣誉称号。因技个人技术能力突出,在校期间被选入学校数控车集训队,主要参与车削各种轴类零件及CAXA软件、Mastercam等软件的学习和图形绘制及编程等训练。先后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成都市选拔赛第一名,四川省选拔赛第二名,全国选拔赛三等奖;获得四川省第七届农民工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第一名等。
邓文亮,成都工匠。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后在四川省汽车运输成都公司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工作中的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严格执行作业规范及安全操作规程。如今邓文亮同志已经是太平园车辆维修中心不可多得的技术精湛的电器维修主修技师,先后被评为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公司春运、暑运劳动及百日质量竞赛先进个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参加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暨第六届汽车维修技术比赛荣获一等奖。2019年荣获“成都工匠”称号。
雷世宇,军工企业技术能手。焊接技术专业,现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在校期间曾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焊接技术比赛“二等奖”、第三届成都市青年技能竞赛“第二名”、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机械行业选拔赛焊接项目“一等奖”、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焊接项目“第七名”并入围国家集训队、中国国际焊接竞赛“二等奖”等。曾代表单位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获得职工组“银奖”和“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技术能手”;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焊接成品件项目,获得“二等奖”。
李克洪,科研型技术人才。电子应用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工作,曾参与亚洲第一大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建设项目。总体电气课题组不乏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李克洪迎难而上,利用大量时间自学专业知识,弥补自身不足,功夫不负有心人,先后设计和研发了多个激光电源,并以电控系统总负责人身份完成上海交大激光聚变研究平台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开发。随后,又带领团队完成了基于PSD光路全自动准直图像处理算法及闭环控制软件的开发,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表扬。
杨建,焊接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创办人。焊接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中国国防事业单位编制。先后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焊接项目青工组第一名、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第五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聘为焊接参赛项目教练。杨建曾在XX型号军工产品连续突击51小时,获二等功勋,被单位列入高技能人才队伍、纳入备选中物院优秀青年,并以带领人身份,成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焊接高技能人才工作室。
张弦,创新成才典范。模具设计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二等、三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并成立了成都弘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其自主创新、发明产品CNC多功能真空夹具荣获2016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该产品已申请国家专利。此后,张弦与指导教师一起多次指导在校学生参加省、市级创新创业比赛,分别荣获两次省级三等奖铜奖的佳绩。目前,张弦成立的成都弘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各项运营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