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平 >正文

青平:让中医文化的底蕴被世界看见

——2025年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一

作者:贺欣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03月10日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副院长徐凤芹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带领国家援柬医疗队在柬一年的治疗经历,表示中国医生的口碑在柬埔寨当地民众当中口口相传,中医药疗效成为一张越来越响的金字招牌,并推动促成了中国柬埔寨中医药中心成立,也成为中医药走出去落地生根的良好范式。

中医可考历史已有两千多年,黄芪草药、望闻问切,中医文化的底蕴深厚而广博,中医药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优势,不断推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交流。

从远古时期的起源到现代的创新发展,中医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始终以中国古代的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为基础,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新兴科技、智能制造的加持下,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卓越贡献。2022年,徐凤芹曾带领首支国家援柬医疗队赴柬埔寨提供中医抗疫和特色诊疗服务,一位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在无声世界生活了20年的女孩在中医药的治疗之下逐渐恢复了听力,重新喊出“妈妈”。长久以来,非洲多国设立了中医药中心,为当地提供诊疗服务和培训,在非洲抗击疟疾中发挥重要作用,拯救了100万人的生命。2024年,中药复方FYTF-919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柳叶刀》上,标志着中药复方在国际主流医学研究中的突破,为重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曾经,中医文化走向世界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壁垒。中医讲求结合人体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方式,与普遍流行的西医单靶点对抗治疗相区别,这使得中医药在国际推广中面临认同的挑战。同时,中医药在各国的立法并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在国际市场的准入和推广都面临障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市场价值。不仅如此,人才短缺、法律法规短暂缺失也曾限制中医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但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全球化的加快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医诊疗更加注重与国际医学体系的融合,适应本土化需要,深化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提升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利用对外交流平台,及时回应相关质疑;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认证,推动中药国际化注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专利和商标,防止被不当利用。

同时,中国逐渐完善有关中医药的法规,致力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速度,加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紧抓新的机遇,主动出海。中医药正加紧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深度融合。AI能够分析中药材种植环境数据,优化种植方案;实时监测生产设备运行、药材处理情况,自动调整参数,保证生产工艺精准执行;还能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提前维护,保障生产连续性。中医药理论概念的阐释也在越来越科学、明晰,系统生物学、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技术协同解释中医本质,帮助世界各国人民全面透彻理解中医文化。

TikTok上关于“Chinese medicine”“Chinese Herbal Medicine”等话题标签的播放量不断上升。中医药凭实力、靠疗效,目前已推广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医疗队在柬一年,服务民众3.4万人次,复诊率高达67%,这是对中医文化的肯定。中医整体观念和“治未病”理念逐渐被世界认可,针灸、保健更是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医疗援助和合作项目的成立既印证了中医的魅力,又为中医文化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石。中医正在以其独特的效果和深邃的内涵,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世界看见中医文化的魅力。

成效已现,但挑战亦有。中医诊疗要更加注重与国际医学体系的融合,适应本土化需要,发挥好优势,弥补好劣势,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让世界看见中医,让中医扎根世界。

【责任编辑:袁瑞,王俊秀  编辑: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