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通道”用科技创新传递中国自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马富春 石佳
“全球用户越来越认可中国科技创新的价值。”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说。
小米创业15年来的经历让他体会到,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雷军说,5年前,小米下决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投资核心技术。在过去5年,小米投入约1050亿元。
“巨额的研发投资,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雷军介绍,小米连续18个季度排在全球手机市场前三,去年售出1.7亿只手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小米智能家居互联网平台连接的设备数超过9亿台。
2024年3月,小米汽车正式亮相。在德国纽北赛道上,小米SU7 Ultra的原型车跑出了6分46秒874的圈速,成为纽北赛道史上全球最快的四门车。“小米超级电机V8S,在已量产的主驱电机中,是全球转速最快,也是全球性能最强大的,而这个电机就是我们小米自己研发,并且是在我们北京工厂自己生产的。”雷军介绍。
在雷军看来,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雷军表示,制造业是我国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小米作为制造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将继续坚持走科技创新、高端化发展的道路,加大培育新质生产力,把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各个终端上,让广大的消费者能够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分享了海尔全球化过程的经验,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创新”。
“科技创新是一个品牌能否立足世界的关键变量。”周云杰认为,一个企业要走向世界,必须锚定科技创新这个基点,不断地“寻尖”“拔尖”,才能真正成为“顶尖”。
周云杰介绍,海尔目前在全球建立了十大研发中心,陆续推出200多项原创性产品,牵头制定了100多项国际标准,引领全球家电的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是中国企业的时代机遇。”周云杰说,“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在关乎民生的医疗领域,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在医疗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的同时,也尽职履责提出建议,给患者就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他分享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他和团队参与研发的国产二尖瓣夹打破国外垄断,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成功为患者修复瓣膜。现在,他每年带领团队在全国开展300余台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另一个是张俊杰在医院工作时观察到,患者长途奔波,小心翼翼地携带胶片,但提供的信息量却非常有限。2024年,他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年5月,江苏率先建成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
“接诊医生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调阅异地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们再也不用拎着一大袋子胶片到处跑了。”张俊杰说,该平台建成后,据估计江苏省全年可减少重复检查费用约20亿元。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
张俊杰表示,他将在医疗技术上不断突破,追求卓越,“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梳理成一份份针对性强、惠及面广的意见建议,为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