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健康发展亟待多部门合力关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牵头会员企业共同起草“关于保障生物质发电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已报送全国工商联,拟以团体建议提交全国政协会议。
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介绍,当前垃圾焚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经营成本高、转型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建议加大补贴清欠力度,控制好补贴政策退出的节奏,完善绿证绿电和碳市场政策,并试点垃圾发电项目“隔墙售电”政策。
李其林表示,近年来,环境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增效,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循环经济”系统布局。面对新产业形势,寻找市场新增量是推动环境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向内探索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新型污染物监测与处理、新能源交叉板块等新兴应用场景市场,向外则要拓展广阔海外环保市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环保企业出海仍在开始探索的阶段,需要行业的认知和引导。益普索中国董事长兼CEO刘立丰认为,当前是中国环保企业出海的好时机。他表示,全球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记者注)概念正在加速落地,所有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治理上有迫切需求,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上有升级要求,这些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但目前中国企业出海还是基本上在一个相对停滞的状态。”刘立丰分析认为,中国环境企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要长期规划、徐徐图之;坚持技术创新为王、抢夺标准制定话语权;要理解市场,不打无准备之战;建立信任,坚持本地化,从“全球化”到“本地化”,坚持长期主义,建设世界知名环保品牌。
在刘立丰看来,未来3-5年,东南亚的产业升级带来的环境治理需求、中东“蓝色经济”、东欧绿色转型等三大核心增长极,将为中国企业提供结构性机会。
李其林也表示,未来环境商会将协同产业上下游,解决环保企业出海“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合力,助力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