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一张明信片触发人生剧本!从南开到Nature,她收获满满

来源:南开大学2025年02月28日


“你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孩,活泼、勇敢

做任何事情总是透露出一种认真、专注

我相信你……”

2014年7月22日

一张印着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伯苓楼

素描画作的明信片

从天津寄往广西玉林



南开浓郁的学术氛围

透过这封小小的明信片

跨越2300公里

让玉林高级中学一位正在读高二的女孩

心生向往

指引着她来到南开求学



她就是化学学院物理化学专业

2021级博士研究生韦科妤

如今

她已迎来在南开园的第10年


01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高二时,班主任李宇茵老师向我们宣传了南开大学举办的‘第十九届全国高中数学夏令营’,我和我的后桌同学一起报名,不过很遗憾当时的我成绩并不突出,因此未能入选,与南开失之交臂。我的同学成功入选,活动期间,她给我邮寄了这封明信片,向我描述了南开处处弥漫的人文气息,给了我莫大动力。”回望与南开的缘分,韦科妤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来形容。“后来,我终于等到了从南开大学寄出的第二封信——本科录取通知书。”



手捧这张珍藏11年的明信片

来到画作中的伯苓楼前

韦科妤没有辜负明信片背后

同学字迹满满的期盼


日前,韦科妤所在的科研团队

攻克了纯红光钙钛矿LED技术难题

为LED超高清显示屏

带来了一抹纯正“中国红”

她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

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科研成果


此外,“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公能朋辈导师”“三好学生””“文体专项奖学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共同阐释着韦科妤关于“回响”的答案。


02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这一路走来,并非坦途。”谈及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科研学习生活,韦科妤坦言也曾有过“为没有课题愁眉苦脸心急如焚,为课题没有进展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为修改文章争分夺秒通宵达旦”的焦虑时刻。


韦科妤与课题组老师同学合照


深厚的学术积淀、热忱的互助精神、无私的协作态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教授领衔的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和导师袁明鉴教授是她迷茫时刻最坚实的支撑。“白纸扁舟书此生,沉礁几处渡难成。若非前路掌灯者,安得云帆雾里行。”韦科妤用这首诗来感谢导师袁明鉴教授给予她的谆谆教诲。


课题组温暖向上的氛围陪伴韦科妤不断追求更加高远的目标,回望一路走来,正是一门门优质的本科课程为她打下了勇攀科研高峰的基础。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门课是庞美丽老师的《有机化学》课程。庞老师的课生动形象,把一个个有机化学反应讲得通俗易懂。”在韦科妤的记忆中,庞老师的课总是座无虚席,非常难抢。“我和室友当时没有抢上庞老师的课,我们就去蹭课。即使不是选课同学,庞老师也会认真指点课程小测,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细心批改每一份作业。”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门课是陈军老师的《能源化学》课程。对于本科生而言,这门课像是一座桥梁,衔接了基础化学知识与国家应用前沿发展需求。”正是在这门课程中,韦科妤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了解了有关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知识,接触到钙钛矿半导体材料,这为她后续硕博阶段选择半导体光电转换器件领域埋下了一颗饱满的种子。


03

奋力往前冲,爱拼才会赢


韦科妤在校运会赛场的精彩瞬间


换下洁白的实验服,走出实验室,闲暇时光里的韦科妤十分享受在田径场上调整呼吸、突破自己的过程。自幼热爱运动的她曾因体育成绩出类拔萃而被选中参加市级比赛,进入南开后也曾多次活跃在“中国大学生校园路跑接力赛”及校运会的赛场,一次次刷新着自己的纪录。



面对很多人关于“将这么多的精力投注于与科研无关的事情上是否会浪费时间”的疑问,韦科妤坚定地说:“体育运动能为学业带来正向反馈。当科研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时,我会选择去运动一下,整个人精神会好很多,思路也变得更加开阔。”


04

知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爱国、公能、创新、奋斗’的南开精神始终刻在每一个南开人的骨子里。”韦科妤曾担任化学学院百年院史讲解员的职务,“在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参观者讲述南开大学及南开化学百年奋斗史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加深着对老一辈南开科研工作者的崇敬之情,他们在国家最需要之时选择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投身科研,更加鼓舞了我要以不懈奋斗来践行科研报国使命。”


韦科妤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讲述化学学院院史


此外,韦科妤还曾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带领党支部获评“天津市教育系统‘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


2019年1月17日,韦科妤有幸亲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她深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当下,科技强国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辈的手中,我也将继续刻苦钻研学术,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我国实现科技强国贡献南开的智慧与力量!”


05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


当下,韦科妤正因毕业论文而忙碌

博士毕业并不意味着她与南开缘分的结束

她选择继续在南开入站博士后

更全面地提升科研能力

传承老师同学赠予她的一切

为日后同样成为一名教师而做足准备



“愿各位学弟学妹

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韦科妤说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

一往无前,初心不改

这张明信片与她的故事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曹竞  编辑:毕若旭】

解锁北大学者的书房:什么书、怎么摆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4:02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中国青年报2025-02-25 05:59:23

非遗塑“哪吒”: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25 05:39:26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陶瓷遇上二次元:我在景德镇做“谷子”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8

解锁北大学者的书房:什么书、怎么摆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4:02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中国青年报2025-02-25 05:59:23

非遗塑“哪吒”: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25 05:39:26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陶瓷遇上二次元:我在景德镇做“谷子”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8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