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首页 >滚动 >正文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90后“钢铁裁缝” 为重点工程保驾护航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年02月27日

报效祖国,建功西部。今天我们带大家认识一位年轻的焊接工——高磊。90后的他放弃外资企业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到内蒙古,在一项又一项的工程项目中锤炼技能,从一名电焊工,成长为单位里的首席技师,成为内蒙古最年轻的“北疆工匠”。

这里是位于包头市的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公司的生产车间,今年26岁的高磊,已经是电焊工高级技师。这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他和团队的工作区域。在这里,他们要对不同材质、不同类型的试件进行焊接实验,形成操作规范后推广到生产阶段。

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公司高级技师 高磊:我们研发做出来的这些焊接工艺的试件,都会把它应用到每一个实际生产工程当中,然后去应用它所有的焊接工艺、焊接一些操作的规程。

1998年出生的高磊,在包头职业学校毕业后就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2018年,他进入青岛的一家外资企业工作。2019年,中国二冶集团向高磊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能回到西部,施展才华。

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公司高级技师 高磊:我是从包头学到的本领、学到的技术,当时还是想重新回到我们西部,回到内蒙古。在这种条件下,通过专业性的技术人才的引进,对我也是一个更好的挑战和一个更好的机遇和平台。

在重点工程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的焊接施工中,针对焊缝缺陷的返修工作难度极大,不仅操作空间狭小、需仰脸焊接,还要克服桥梁箱体内40多度的高温和烟尘大等困难,让不少技术工人都犯了难。但刚上岗的高磊却主动请缨,接下了任务。

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公司高级技师 高磊:当时的工期也非常紧张,我觉得我可以承接下这个返修的工作任务,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面,一点一点仔细把焊缝给清理出来,当时我就咬着牙,必须把这段焊缝完成。

成功突破难关、完成任务的背后,是高磊对专业技术的热爱和对自身要求的严苛。为了提高焊接时手臂的稳定性,举三十公斤重的哑铃成为家常便饭;而为了避免焊接缺陷,长时间的连续焊接作业,手也难免出现被烫伤的情况。

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公司高级技师 高磊:如果你中途停止的话,再重新起弧就可能造成焊接缺陷,我就没有选择停,我就咬着牙坚持把这段焊缝完成,直到焊到最后,等我往下摘我的焊工手套的时候,发现手已经和手套粘在一起了,烫出特别大一个水泡。

很快,高磊在几年间就成长为公司里的首席技师。2022年,他还带领10名焊工组成突击队,赴福建参与大东海精品钢铁工程施工项目。奋战1000多个小时,焊接上千道焊口,焊缝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9.5%,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认可。

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公司高级技师 高磊:这是我始终要保持的一个追求的态度,你每焊下一道焊口,你都要对自己的每一道焊缝要负责任,要经得起考验。

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公司焊接工 武霆: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拿下之后也是对自己技术的一种肯定,自己提升技术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渠道。

焊接就像在钢铁上缝缝补补,这些“钢铁裁缝”一样的技术工人,是支撑西部乃至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为了召唤更多像高磊一样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引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累计吸引、集聚了上万名人才和团队来到西部地区干事、创业。

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公司高级技师 高磊:现在国家也非常重视我们技能人才,我也特别幸运选择了焊接这门手艺,也让我能够在焊接方面成为一个通过技能出彩的新时代的技术工人,我也希望我们青年一代能够不怕吃苦,乐于吃苦,敢于吃苦,去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去新时代建设当中磨砺自己。

【责任编辑:曹金锋  编辑:郭艳丽】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中国青年报2025-02-25 05:59:23

非遗塑“哪吒”: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25 05:39:26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陶瓷遇上二次元:我在景德镇做“谷子”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8

95后传播摩梭文化,从外乡人到“博物馆尔”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6

斗南花海里藏着多少彩蛋|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1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中国青年报2025-02-25 05:59:23

非遗塑“哪吒”: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25 05:39:26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陶瓷遇上二次元:我在景德镇做“谷子”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8

95后传播摩梭文化,从外乡人到“博物馆尔”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6

斗南花海里藏着多少彩蛋|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1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