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姑娘:“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两年休学疾患缠身,三载学业勤勤恳恳
从确诊恶性淋巴瘤的噩耗
到接受现实及时住院治疗
她战胜了恐惧,熬过了孤寂
从重新开始学习生活的不适
到逆风翻盘获得国家奖学金
她挑战了自我,拥抱了生命
循梦而行,她从来不肯辜负一步一趋
向阳而生,她从来不会漠视一朝一夕
她是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
廖艳萍
一位逆水行舟的旅人
一位悦纳时光的舞者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那个时候更多的是惶恐。”廖艳萍回忆起被确诊恶性淋巴瘤时的心情。2020年,当她跋涉千山、跨越万水,刚完成从新疆到天大的旅程时,便隐约感受到身体的不适。“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跑了几次医院,结果误诊了。”她解释道。确诊之路是较为坎坷的,在医生的经验判断出错之后,从骨科到内科,从综合医院到肿瘤医院,她辗转一个月,才确定了自己的病情。
跑院期间她的症状愈加严重,总是不停地咳嗽,怕影响室友休息,她向辅导员申请去隔离宿舍。“之后我就搬到了研究生宿舍,我住在那边,晚上咳嗽失眠到4点多,隔壁宿舍的学姐也睡不好……”她的眼角泛起泪花,生理的难受与心理的压力紧紧压迫着她,让她找不到方向,也寻不到出路。
休学后,她回到了家乡。在父亲工作的农场,在那个一望无际的原野,廖艳萍恢复了与世界的精神共鸣,“那时候我带了一个吊床,找了两棵树,我就吊在那里,戴着遮阳帽,打发着时间。我还会赶羊,也会走很远,去追一匹骆驼。”
与病魔斗争的经历,对她有什么影响?廖艳萍笑着说:“我们从小到大一直习惯了一种框架。比如说升学的框架,或者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固定框架。” “我从只能在这个框架里活着的状态中跳出来了。我抓住了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发现生命的珍贵。我意识到不要执着于对他人的看法和外界的评价。”
云程发轫,踵事增华
再次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再次看到生疏但亲切的同学,廖艳萍感到恍如隔世。“我不知道我的人生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一直在思考,最后陷入虚无。”她坦然承认刚开始的挫败与跌倒。然而,对未来的迷茫不能停止寻找的脚步,对命运的考量无法遏制心灵的追逐。
面对两年落下的学业和已经是“学长学姐”的好友,廖艳萍的选择是“云程发轫,再踏层峰”。她以快乐为基本点,重新定义了生活的概念;以实干为关键词,重新规划了生活的尺度。“做好自己的事情也会让我开心,那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她认真地解释。
跳出框架的她,在课余活动中勇敢地探索自我。是北洋舞蹈团一次次拉筋的练习,让疼痛与快乐相伴;是新青年媒体中心一篇篇推送的发表,让投入与回报相随;是勤助办公室一项项任务的联络,让辛劳与温暖相融。廖艳萍不断地打开自己,去仰望星空,去俯瞰大地。
“最触动我的是一次支教。”她回忆道,“可能因为我性格比较温和,所以跟那些小孩子打成一片,我走的时候他们抱着我哭。”总说短时间的联系难以维护,可这群“师生”向我们证明:两三周的连接也足够在时间的长河里光芒耀眼,两三周的情谊也足够在往后的生活中被不断惦念。不时发出的消息,间或打来的视频,注解着不期而遇的温暖,诠释着不言而喻的感动。
人生是旷野,是各式体验的叠加;人生不是轨道,不是惯性思维的重复。廖艳萍用全新的笔触去描绘人生的画卷,重拾着梦,追逐着风,践行着“如果出生是一种偶然,离去是一种必然,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就是活着的每一个瞬间。”
正如她所愿:“我希望在触手可及的时间里热情摇荡,一往无前地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