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首页 >滚动 >正文

千岛湖畔(作者: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来源:时光里的时光2025年02月22日

提示信息


千岛湖畔(作者: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千岛湖畔

作者: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曾在你的怀里奔跑

曾拥享你静静的怀抱

这里清风徐徐涵养初心

哪一季都水秀山清


如今在你身旁徜徉

你从不责怪我的梦想

你这么温馨我却离开你

多少年后归来,你已美得更年轻


朋友,想不想到我的故乡看一看

我陪你漫步在千岛湖畔

柔软你的不止是风景

灿烂有时是份宁静


在湖畔的霞光里

在秀水的纯粹里

来过一次想不想再来

看你对美在不在意

看你对美在不在意

嗯…...嗯…...




附:原创手记


千岛湖畔(原创:王学武)

曾在你的怀里奔跑

曾拥享你静静的怀抱

这里清风徐徐涵养初心

这里四季分明,哪一季都水秀山清

如今在你身旁徜徉

你从不责怪我的梦想

你这么温馨我却离开你

多少年之后归来,你已美得更年轻

朋友,想不想到我的故乡去看一看

我陪你漫步在千岛湖畔

柔软你的不止是风景

灿烂有时是份宁静

在湖畔的霞光里,在秀水的纯粹里

心湖交融着自然的美丽

来过一次想不想再来

看你对美在不在意

(原创于2018.7.3,收录在《乡愈》)


延伸阅读(携手AI创作的歌曲):

致生而平凡的我们(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后生之年(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许(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一碗面一念长(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千岛湖之春(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山水故乡(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别活在遗憾里(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风雨叠影(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时间的风里(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一点一点 (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今世度今尘(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每天都是最好的(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慢慢说(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放空(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起笔落笔之间(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有一种遗落叫记得(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阳光城|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学会安慰自己|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想与不想(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重逢|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听见心情|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心思奏|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见字如面|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过年了|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他乡的你|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一年等一回(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等下雪|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没谁了|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有情比无情多|歌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苦乐心定|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定格了|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生命是每天有约|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唯敬所欲随心|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我的们|作词:王学武 音乐:豆包AI

时光自己不会悲催|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守一念唯美(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凡间道|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我们都在时间流|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作者(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时光晒(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记忆的光(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人生本是一场遇见|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我从安川来(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乡思俊(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老不回家,家会成老家(作词:学武 音乐:豆包AI)

作者介绍:

王学武,乡情、亲情文学知名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乡愈》《乡读手记》《亲疼》《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北大出版社出版。《乡读手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担任《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北大出版社出版)编审指导,入围2022年中国好书。微信公众号《时光里的时光》创建人。

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安川村,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2020年被家乡授予淳安文化传播杰出人物,原科技日报社研究部主任。

《乡愈》系作者第六部乡情、亲情作品,由“乡之旅”——表达对乡村巨变的新感怀、“亲之疼”——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达再催人们回归亲情本源、“心之情”——重拾本源初心,共情心性修炼、“淳之愈”——抒怀新时代乡情、乡愁对每个人的疗愈和治愈四部分构成。

《乡愈》在保留《孝亲三部曲》和《乡读手记》经典篇目基础上,增加作者近三年在网络新媒体发表的更具乡愁思绪沉淀、更见积极人生态度、更富治愈美感的新作,是作者乡情、亲情系列作品全新呈现。



【责任编辑:侯歆钰  编辑:侯歆钰】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陶瓷遇上二次元:我在景德镇做“谷子”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8

95后传播摩梭文化,从外乡人到“博物馆尔”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6

斗南花海里藏着多少彩蛋|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1

舞龙队归来:一个乡村年味的“复苏”

中国青年报2025-02-18 06:38:44

我的青春在这里

中国青年报2025-02-17 08:15:53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陶瓷遇上二次元:我在景德镇做“谷子”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8

95后传播摩梭文化,从外乡人到“博物馆尔”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6

斗南花海里藏着多少彩蛋|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1

舞龙队归来:一个乡村年味的“复苏”

中国青年报2025-02-18 06:38:44

我的青春在这里

中国青年报2025-02-17 08:15:53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