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亚冬圆梦,共促发展
近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冰城”哈尔滨圆满闭幕。自2月7日开幕以来,这场跨越8天的“冰雪嘉年华”为亚洲各国运动员提供了展现冰雪运动魅力的舞台,更成为亚洲各国在体育竞技、科技创新、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多领域深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给亚洲各国团结一心、携手共进提供关键契机,为推动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增添生动注脚。
冰雪逐梦,竞速争锋。本届亚冬会吸引了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参赛。各国冰雪健儿在裁判员专业严谨的执裁下“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以精湛技艺诠释着对冰雪运动的执着追求。“00后”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选手李方慧勇夺首金,展现了年轻一代的拼搏风采;自由式滑雪男子个人空中技巧决赛中,老将齐广璞与中生代选手杨龙啸、新生代运动员李心鹏携手登上领奖台,实现了对该项目奖牌的包揽。优异成绩彰显了中国冰雪运动老中青三代接续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更展现了中国冰雪健儿深厚的人才储备与坚韧不拔的竞技风采。这不仅是亚洲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各国运动员逐梦冰雪、超越自我的真实体现。
科技赋能,智慧添彩。科技创新是本届亚冬会的一大亮点。从开幕式的声光电技术呈现到赛事运营的智能化管理,科技元素全方位融入赛事各个环节。火炬设计方面,透明冰晶与雪花白渐变的外观,配合冰火交融的点燃效果,完美诠释了“冰城”哈尔滨的独特魅力。场馆建设方面,冰壶馆采用集中与分散双扩声系统,解决传统场馆回声难题,保障音效清晰。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短道速滑比赛录像回放系统实现了技术突破,其“直道+追踪”双屏显示功能助力裁判精准判罚。这些创新成果为赛事筑牢技术根基,彰显了中国制造的智慧与实力。这种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大型体育赛事的实践,不仅提升了赛事的观赏性和参与度,更为未来国际性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新范式。
赛事带动,协同发展。亚冬会的举办为哈尔滨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赛事期间,哈尔滨推出了“跟着赛事去旅行”十条精品线路,将亚冬会赛事场馆与城市特色旅游资源巧妙串联,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此外,赛事的举办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都迎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同时,亚冬会也为各国企业交流合作搭建起广阔平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来自亚洲各国的企业代表齐聚哈尔滨,围绕冰雪产业发展、体育赛事运营、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达成众多合作意向。这种合作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亚洲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冰雪为媒,文化互鉴。纷飞的雪花千姿百态,不同的文明各具风采。本届亚冬会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开创性地采用主分会场联动机制,将哈尔滨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与亚洲多元文化完美融合。作为推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桥梁,这一国际性体育盛会为全方位展现区域文化的多元魅力提供了广阔舞台。开幕式上,身着各国传统服饰的表演者以灵动舞姿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当各国代表团身着民族盛装步入现代化场馆时,传统音乐与现代光影技术完美交织,充分彰显了亚洲文明的多样与包容。这种多层次的文化对话不仅增进了亚洲人民的情感联系,更为推动区域文化融合、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辟了全新路径。
亚冬圆梦想,冰雪写华章。从逐梦亚冬的赛场拼搏到科技赋能的智慧创新,从经济合作的互利共赢到文化互鉴的深度交融,中国与各方携手,以“春暖冰城,情动亚洲”的团结精神,共同镌刻美好难忘的冰雪记忆,推动冬季运动蓬勃发展,助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在团结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作者分别为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委党校、复旦大学博士后;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