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师者如光|雷静:科研路上的秉烛者

来源:延安大学2025年02月11日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总有一些身影熠熠生辉。 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引领后来者不断前行。延安大学教授雷静,就是这样一位在科研征途上执着奋进的秉烛者。



团队协作,共筑科研基石


2018年,当雷静满怀激情与憧憬踏入延安大学校门时,眼前的现实却与她心中的期待存在不小的差距。实验室的选址工作尚未尘埃落定,科研项目的推进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迷雾紧紧包裹,让人看不清前方的道路。面对这种开局,雷静没有丝毫的退缩与抱怨,她以一名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坚韧与担当,毅然决然地与团队成员站在一起,共同寻找破解难题的钥匙。

在深思熟虑后,雷静与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工作地点临时转移到西安一所高校,利用那里的资源与设施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她继续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保持积极合作,在该校推进部分科研项目。这一决定无疑增加了团队的工作量与流动性,但雷静深知,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打破眼前的困境,为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完成了实验室的改造施工,并且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设计规划执行,最终的建设成果既美观又实用。随着仪器的顺利入驻与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个凝聚着团队智慧与汗水的实验室,逐渐成为孕育科研创新的摇篮。

在那段充满挑战的日子里,雷静与团队成员们携手并肩,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无论是实验室的改造,还是科研项目在异地的持续推进,他们都以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一一化解了难题。雷静更是以身作则,用她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让大家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丰龄求学,踏上新的起点


雷静是在49岁那年,荣获赫尔辛基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这件事对她来说意义非凡,不仅意味着她多年来的求学心愿画上了圆满句号,更意味着她的科研生涯开始了一个崭新而具有高度的起点。

在异国他乡的求学旅程中,雷静遭遇了难以计数的艰辛与挑战。远离故土,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文化与环境之中,生活和学习上的诸多事务都需要她独立应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从修学分、做实验、分析数据到撰写论文,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她的意志与能力,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正是这种压力,磨砺出了她内心深处的执着与坚韧。她始终坚守初心,不为外界纷扰所动,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稳步前行。

在国内,四十多岁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比例并不高,雷静的决定难免引来一些外界的好奇与质疑。但她并未因此动摇,而是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对科研的热爱与追求之中。在谈到关于家庭、工作与学习的平衡过程时,雷静对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满怀感激,这些鼓励与陪伴,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她求学路上的阴霾,成为她最坚实的后盾,使得她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极限,勇敢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



心怀梦想,砥砺科研征程


在科研这条既充满挑战又极具魅力的道路上,雷静怀揣着炽热而坚定的理想。和众多同样心怀梦想的科研人员一样,她的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着一股不灭的火焰,渴望能够踏踏实实地扎根于实验室这片沃土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次的实验与研究中,通过无数次的实践探索与理论验证,不断挖掘出隐藏在科学深处的奥秘,产出更多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雷静深知,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而是充满了未知、挑战与艰辛。她立志要以一种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精神,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以期在医学这一关乎人类健康与福祉的重要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突破和进展。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实践,她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研究与管理经验。在后来决定从地区性项目到更具广泛影响力的面上项目的转型过程中,雷静深刻领悟了创新在科研活动中的核心价值与深远意义。她坚信,项目申报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的创新性,而这份创新性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深深植根于无数次实验探索中的灵感闪现,是实验数据背后隐藏的自然规律与人类智慧碰撞的火花。

在神经科学、中医学、康复医学、航空航天医学等多个前沿至关重要的科学领域,雷静及其团队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不懈的探索精神,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影响深远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生命健康本质的认识,更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当谈及这些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时,雷静的眼里闪烁着期待与憧憬。她特别强调了交叉研究在这些领域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认为这不仅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引擎,更是开启未知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雷静深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拥抱变化,勇于探索未知,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助力青年,传承科研精神


在延安大学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无限希望的土地上,雷静深刻意识到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的重要作用,意识到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学校的长远规划和整体实力提升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如何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她不仅给予了高度关注,而且形成了一套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雷静强调,青年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制定可行的成长规划。她认为,心中的目标如同航海中的灯塔,能够指引行动的方向,确保每一步都踏实地迈向理想的彼岸。只有确立了切实可行的目标,青年教师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将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实践,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学校发展的双赢。

就这样,带着对学术的热忱与探索未知的渴望,带着不断突破自我的梦想,从赫尔辛基到延安,从地区性项目到面上项目的转型突破,雷静不畏艰难,高秉一支灼灼燃烧的科研明烛,与队友团结合作,助力青年教师的发展,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责任编辑:曹竞  编辑:毕若旭】

伊朗姐妹花在天津“邂逅”中国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1 06:03:16

新一年,传统文化讲的新故事值得期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1 06:02:45

青年眼中的年味中国

中国青年报2025-02-10 08:20:40

马东峰:良渚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2025-02-07 08:23:26

没有“镜头面具”,成就真实的《十三邀》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21

蔡皋:童年的色彩,传说般奇妙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19

伊朗姐妹花在天津“邂逅”中国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1 06:03:16

新一年,传统文化讲的新故事值得期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11 06:02:45

青年眼中的年味中国

中国青年报2025-02-10 08:20:40

马东峰:良渚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2025-02-07 08:23:26

没有“镜头面具”,成就真实的《十三邀》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21

蔡皋:童年的色彩,传说般奇妙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19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