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重庆铜梁:托管班里学非遗

作者:李宏 张国圣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9日

本报记者 李 宏 张国圣

“龙头高一点!二号位慢一点!”1月26日下午,重庆市铜梁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寒假公益托管营,孩子们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彩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逯德军的带领下,学习舞龙的初步技巧。

寒假期间,铜梁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8个青少年之家开设了12个托管班,帮助家长解决假期“看护难”的问题。在今年首个假期托管班里,铜梁团区委特地在托管班的课程中量身安排了非遗主题趣味活动,包括剪窗花、舞龙、写春联等,让青少年们感受浓浓的年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铜梁龙’参加过四次国庆庆典,还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等表演,出访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最具中国象征的龙文化典型代表之一……”逯德军不仅带孩子们练习舞龙的基础动作和技巧,还给大家讲述了铜梁龙的发展渊源,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龙舞和铜梁龙灯彩扎一样,也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课程后,手工教室里,孩子们又在逯德军的指导下,学习手工扎制龙珠。只见他们将长短不一的塑料胶条弯曲成圆,再通过精巧的布局连接,做出稳定的球形骨架,一颗龙珠便已具雏形。

“这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舞龙和龙灯彩扎,对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参加课程的学生周萱懿说。

近年来,以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铜梁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学”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情感。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铜梁团区委以“课程体系+社团活动”模式开设了多项素质培训课程,打造系列研学品牌矩阵,组织各类研学系列活动。

不同于简单的参观活动,完整的“沉浸式”体验过程,让青少年在研学中近距离接触非遗,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还能使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

“在春节期间开展非遗研学,能够帮助青少年体验非遗魅力和春节文化,营造良好的非遗传承氛围。”铜梁团区委副书记秦睿表示,今后将通过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青少年们学习更多的非遗知识和技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李丹萍  编辑:郭韶明】

马东峰:良渚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2025-02-07 08:23:26

没有“镜头面具”,成就真实的《十三邀》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21

蔡皋:童年的色彩,传说般奇妙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19

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21 10:38:28

凤冠出“蓝包”啦!国博上新40余款“文化年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22 19:44:26

马东峰:良渚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2025-02-07 08:23:26

没有“镜头面具”,成就真实的《十三邀》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21

蔡皋:童年的色彩,传说般奇妙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19

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21 10:38:28

凤冠出“蓝包”啦!国博上新40余款“文化年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22 19:44:26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