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首页 >滚动 >正文

记者手记:黄旭华的两个愿望——“山那边”和“回故乡”

来源:新华网2025年02月09日

新华社武汉2月9日电(记者余国庆、潘志伟)多次采访黄旭华院士,也多次拍摄他进入办公室工作的影像,但2月7日,记者站在以往经常采访拍摄黄老的走廊里,这一次看到的却是因保密贴在门上的封条,恍惚中突然意识到,这位一生“为国铸剑”的老人,在前一天晚上,真的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办公室。

从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处得知,黄旭华生前有两个愿望,一是回广东家乡看看,二是到延安革命旧址走走。“三年前,回广东老家省亲,他真的非常开心,但延安之行,因身体原因,遗憾没有成行。”一直在准备延安之行的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惋惜。

两个愿望,不禁想起黄旭华给记者讲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黄旭华很兴奋地讲。

1948年的一天,地下党组织派人找到在上海的交通大学读大三的黄旭华,问他对当前局势怎么看。黄旭华多才多艺,是学校进步社团“山茶社”的骨干成员,他用一首歌回答:“山那边有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唱完两人会心一笑,他们都知道歌曲的意思。“山那边就是解放区,延安就在山那边,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回忆起70多年前的情形,当时已95岁的黄旭华仍然很兴奋,眼里仍然闪烁着光。在地下党组织的引领下,1949年春,进步青年黄旭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黄旭华一辈子追随她,忠诚她。

上海解放后,“山茶社”社员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合影,前排卧者为黄旭华。新华社发

另一个故事,黄旭华边哭边讲。

1957年初,黄旭华突然离开家乡,从此杳无音讯。直到1986年冬,黄旭华终于和盼了他近30年的老母亲拍了一张合影。近30年没有回家,家人也不知黄旭华做什么去了,兄弟姐妹对他多有“怪罪”。直到1987年,黄母看到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面只写有黄总设计师,并没有“黄旭华”,但文章提到“他妻子李世英”。这篇文章黄母看了很多次,她肯定黄总设计师就是她的“老三”,黄母对家人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故事讲到这里,黄旭华早已老泪纵横。知儿莫若母。“这句话传到我耳朵来,我哭了,30年如山负重释然了。我对母亲说,我很想你啊,她也哭了!”

黄旭华经常讲,忠孝不能双全,对党和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得知黄旭华生前的两个愿望,记者这才明白,“山那边”和“回故乡”何尝不是他毕生家国情怀的写照——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仍然想着的是“忠”与“孝”。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1957年春拍摄的黄旭华;右图为1986年冬拍摄的黄旭华与母亲的合影。新华社发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用一辈子追求“山那边”黄又黄的稻田,忠诚“山那边”的党和人民。“回故乡”,想必他是想念母亲了,还有家乡汕尾的“美丽红海湾”。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记者曾问他,如果人生能重来,您会做何选择?黄旭华笃定地说,还是选择投入到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中!

“山那边”有好地方,那里有“故乡”的美丽红海湾!

黄老,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于璧嘉  编辑:郭艳丽】

马东峰:良渚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2025-02-07 08:23:26

没有“镜头面具”,成就真实的《十三邀》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21

蔡皋:童年的色彩,传说般奇妙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19

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21 10:38:28

凤冠出“蓝包”啦!国博上新40余款“文化年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22 19:44:26

马东峰:良渚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2025-02-07 08:23:26

没有“镜头面具”,成就真实的《十三邀》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21

蔡皋:童年的色彩,传说般奇妙

中国青年报2025-02-06 22:13:19

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21 10:38:28

凤冠出“蓝包”啦!国博上新40余款“文化年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22 19:44:26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