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的外卖打包费,不该成打不死的“小强”
“18.5元的粥饼外卖,包装费就要6元”“每串烧烤都要收打包费,送到时只有一个锡纸打包起来”……近些年,收取打包费已成为外卖行业常态,但打包费却屡遭消费者诟病。记者调查发现,在实际交易中,打包费因缺乏标准、计价不合理、过度收取包装费,屡遭消费者诟病。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12月28日 央广网)
不少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经历,下单的时候,商家并不主动明示打包费信息;或者,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只得默认商家既定的包装。消费者认真看收费清单时,发现打包费居然高达数元,只能无奈地惊呼:“遭遇了‘打包费刺客’”。
商家根据国家政策,根据保障食品卫生的要求,对外卖配送的食品进行打包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合情、合理、合规。然而,商家在收取外卖打包费时,弊端实在太多,比如收费不明示、标准不统一、计价不合理、重复包装收费等等。如此混乱且违反法规的外卖打包费,岂能不遭消费者诟病?
不要以为打包费真的只是打包费,其实,它已经成为外卖餐饮商家的牟利工具。一个进价仅几分钱的包装袋,与外卖捆绑在一起,就身价倍增。外卖打包费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所以,把它说成外卖餐饮商家的牟利工具,一点都不为过。
早在2019年9月,央视就曾曝光外卖打包费的“黑料”,批评外卖餐饮商家强收、乱收打包费。打开网络,搜索“外卖打包费”或“打包费刺客”字眼,相关事件的报道数不胜数。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地方消协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打包费”平台及商家进行了约谈,并要求其整改。
诚然,商家对于包装费、打包费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自主定价不等于漫天要价,不等于无序定价,不等于随心所欲,也不等于隐蔽收费、强制收费。包装袋、保温袋的收费远超其成本价,商家违背了公平定价、诚信定价、合理定价的法律原则,且隐藏打包费详细信息,属于违法。
媒体曝光,舆论谴责,职能部门约谈,法律界批评,消费者口诛笔伐……但外卖“打包费”毫无悔意,岿然不动,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了打不死的“小强”,令人唏嘘。
打包费该如何收?收多少?希望相关部门能制定详细的标准,平台及商家依规而行。对于违规者,我们也不能仅仅表达愤怒,也应拿出法律武器维权;更关键的是,政府职能部门要严于执法,严于追责,重拳出击,打击违规商家及平台。总之,违反法规的混乱餐饮外卖打包,不该成为一笔糊涂账,不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