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强大韧性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
岁末年初,回望回望即将过去的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加之政府近期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使我们有充分信心实现全年5%左右增速预期目标。强大的经济韧性能够有效应对内部挑战与外部冲击,无疑是推动我国经济形势向善向好最坚实的信心支撑。
经济韧性指的是一个经济体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有效应对内外部干扰、抵御冲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强大的经济韧性可以在经济体遭受冲击后成功复苏并实现稳步增长。我国具备强健的经济韧性运作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依托以下三方面发挥作用。
加大政策支持,实行宏观调控。今年,我国继续加大实施宏观政策的力度,展现出非凡的调控水平,有效维稳了经济韧性的底盘。顺利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力推进“两重”“两新”,在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中,用于“两重”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达7000亿元,用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达3000亿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有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从中享受到实惠,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今年以来,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实,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共促经济形势回升向好。
立足国内市场,完善产业体系。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四亿人,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与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内需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同时,我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约30%。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并且,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上述因素均能为我国的经济运行增添底气,即使面临依然严峻的外部环境,但凭借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仍能彰显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对内不断深化改革,今年7月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将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如“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成果丰硕,不仅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内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欧班列促进成渝地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中老铁路结束了云南普洱市不通火车的历史,推进了地区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我国还积极扩大外贸“朋友圈”,并实施一系列单边开放举措,增强经济韧性。前10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2%,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指出,“中国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未来,要继续巩固加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坚定信心、干字当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作者分别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