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为老人们留下一本“厚重的书”

作者:高雅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4年12月21日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

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为老人代写“人生回忆录”,以一块块“记忆碎片”,拼出老人的“独家记忆”。他们就是“康乐忆享”项目团队,以笔为媒,为老人编织记忆之锦,用青春的力量传承着生命的厚重与温度,书写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据了解,2021年至今,“康乐忆享”项目团队秉持“助力老人记忆珍藏,赋能青年实践成长”的初心使命,组织7000余位青年志愿者,服务老人32873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4万小时,帮助老人整理文字故事超430万字。

视觉中国供图

记忆中的故事传承

“康乐忆享”项目团队的创始人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级本科生王文浩。“小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常给我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我很喜欢听。”王文浩说,那些关于家族兴衰、先辈们在艰难岁月中的奋斗历程以及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成为他童年和少年时期最宝贵的精神滋养。长大后,王文浩便开始记录长辈们的人生故事。

高考后的暑假,邻居家老人来到王文浩家串门时,正好看到王文浩在记录长辈们讲的故事,奶奶说明了原委,“我明显能感觉到奶奶很骄傲,邻居老太太很羡慕。”邻居家老人的羡慕,让王文浩意识到,老人们都渴望“被记录”,渴望在世上留存些东西,以防被后人遗忘。“老人们的回忆与故事是对生命历程的一种宝贵总结,是对岁月沉淀的回味。我也想为其他老人们做些什么,让他们的人生故事得以留存。”这也成为“康乐忆享”项目团队成立的萌芽。

进入大学后,王文浩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当年12月,他看到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将为老志愿服务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高校学生实践内容”,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老人吃得饱、穿得暖,在养老院里也能得到日常的基本照料,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王文浩说。在社区活动中,很多志愿者都注意到一些老人渴望与年轻人交流,但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话题和方式而作罢,很少有人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聆听他们一生的故事。

“这些老人就像一本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人生的智慧和情感,却很少有人去翻阅。”王文浩意识到老人的精神需求同样重要,甚至比物质需求更需要被关注。于是,他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为老人整理回忆录,来挖掘和保存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我觉得能将老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珍贵的人生记忆记录和传承下去很有意义,爷爷奶奶也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王文浩说。

2022年3月,王文浩邀请身边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康乐忆享”团队。

他先找到了同学院的好友赵贺斌,讲述了自己为老人记录人生回忆录的想法。听了王文浩的想法,赵贺斌立刻表示赞同。一拍即合的两人又马不停蹄地找到另一位同学呼延婷,三人一起商量,觉得仅靠他们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各方面的能手。说到做微信公众号,他们想起在学院宣传中心服务的同学王怡菲;想到做海报设计和LOGO设计,他们又想起本学院的同学闵雄……就这样,不同专业的同学们聚拢在一起,成为一个互补全能型的团队。

“团队成立后,我们在2023年1月注册了一家公司,忆享共益(郑州)文化服务有限公司。”王文浩回忆,当时项目的LOGO由闵雄设计:一卷胶卷,三根拐杖,结合而成“忆”的字形,“我们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给予老人陪伴,并帮助他们整理记忆碎片。”

“学校经常举办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公益理念与实践案例,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通达书院党委副书记魏梦媛是“康乐忆享”项目指导老师之一,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志愿者们有的负责组织协调采访工作,有的主导回忆录的整理创作,有的则专注于与老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反馈,他们成为推动项目前进的重要力量。”

“每当看到老人期待的眼神,我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康乐忆享”骨干团队主要负责人郭源泉说,“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采访中的心灵之旅

2023年暑期,“康乐忆享”团队在安阳林州和开封兰考分别邀请了20名当地大学生,深入乡村、社区,走访100位历史的见证者,与老人沟通交流,了解老人记忆中关于“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的碎片故事,共同学习先进精神,并将这些故事整理成册。

随着实践的深入,“康乐忆享”团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系统而有效的记录方法。为了确保采访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志愿者们除了使用传统的纸笔记录外,还会使用手机录像等多种记录方式,以便后期整理时能够更好地还原老人的讲述,保证不错过每一个细节。志愿者靳豫帆说,对于一些老人记忆模糊或者表述不清的地方,他们会通过询问相关的细节问题或者引导老人回忆当时的环境、人物等方式来进一步挖掘信息。

提起记录退伍老兵秦卫国的经历,来自兰考的志愿者秦鸿硕记忆犹新,“一提起焦裕禄书记,秦爷爷有说不完的话。”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兰考具有严重的内涝问题,有一次天下大雨,如倾盆如瓢泼,焦书记想出去视察情况、获得内涝的数据信息,被和他一块的干部拦了下来,不让他去,但是焦书记不顾劝阻,蹬着自行车冒雨勘察内涝情况,争取得到内涝的第一手资料。焦书记回来时身上已经全被雨水浸透,还混着泥土。”秦爷爷回忆道,“当时焦书记肯定摔倒了很多次,他浑身都湿透却没有丝毫怨言,一县之书记为除三害有如此之决心和行动,兰考怎能不兴旺。”

还有一位董奶奶参与过红旗渠的建设,这位当年的“铁娘子”回忆了当时一个惊心动魄的细节:在半山腰修渠时,一个女孩推的车太重,一直往悬崖边滑,旁边的人拼命大喊让她放手,她却怕损坏了集体的车,舍不得放,直到撑不住了才松手,手一放,车就掉沟里了,再晚一点,人估计也一起下去了。

老人们的生动讲述,让志愿者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火热的时代,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精神的伟大,也深深地体会到,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敢想敢拼的劲头。

“前不久,我带着两名志愿者前往河南警察学院家属院对知名痕迹检验专家韩均良老师进行了问候与采访。韩老师回忆起上学期间早上顶着星星去上早读,晚上顶着月亮回家,一周只回一次,回家后备些干粮,第二天就上学了。那些干粮过了几天就发黏霉变,但即使霉变也要吃,不然就要饿肚子。听到这里,我感觉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康乐忆享”骨干团队成员王子豪说,“我读法学专业,韩老师在讲起他参与全国部分省市大要案的足迹检验、司法鉴定的工作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千人团队的温暖接力

为老人整理回忆录的工作并不轻松。采访工作通常需要在老人方便的时间进行,“康乐忆享”团队志愿者们大多是在校学生,他们需要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努力兼顾公益项目的顺利开展。

“一次采访往往需要数小时,志愿者们需要全程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宋琳怡告诉记者,“采访结束后,整理工作更是繁重。面对大量的采访资料,我们需要反复聆听、核对、整理,然后进行创作。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历丰富、故事较多的老人,整理回忆录的工作量更是巨大。”

此外,由于老人的记忆往往是碎片化的,志愿者们还需要将这些碎片信息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这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回忆录整理的高峰期,志愿者们经常需要熬夜工作,这对他们的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能力是一个巨大的锻炼和考验。

在文字创作方面,志愿者们则会根据老人的个性特点和讲述风格,选择合适的写作手法。有的回忆录像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有的则像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为了让回忆录更具可读性和文化价值,志愿者们还会在其中融入一些与老人生活时代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资料。

“我们会为回忆录配上一些照片、图片,使回忆录更加丰富和生动。这些图片可能是老人年轻时的照片、与家人的合影,也可能是老人记忆中某个重要场景的描绘,它们与文字相互映衬,为回忆录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王文浩说。

随着“康乐忆享”项目团队的推进和宣传,团队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7000余人。团队中,志愿者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文学专业的同学指导写作,社会学专业的同学分享与老人沟通的经验,管理学专业的同学负责组织协调。这个庞大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校,一些社会爱心人士也踊跃加入其中。

郭源泉还注意到,在负责统筹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活动时,加入志愿服务的女生占比超80%,“女生们大多有耐心,亲和力好,在采访过程中更容易与受访老人拉近距离。”“康乐忆享”团队联合创始人宋琳怡对此也有同感:“学校有很多女同学纷纷加入我们的团队,她们语调轻柔,能更好地让老人打开心扉。在老人沉浸在美好回忆中时,她们还会轻轻握住老人的手,给予老人温暖的回应,帮助老人讲述出更多动人的细节。”

对于参与回忆录整理的老人来说,这个过程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幸福和满足感。回忆录成了他们重新审视自己一生的镜子,帮助他们在暮年时光里重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许多老人在看到自己的回忆录成书后,眼中都会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一位老人曾感慨道:“我这辈子过得平平淡淡,但没想到这些孩子们能把我的一生写成这么精彩的故事。现在我觉得我的一生没有白过,这些回忆都留下来了。”

一个时代的缩影 

对于志愿者来说,采访是一次深入老人内心世界的宝贵机会,而对于受访老人来说,采访也是一次难得的回忆之旅。

老人们非常珍视访谈的机会。访谈前,“康乐忆享”项目团队成员会先向老人发送一份采访提纲,很多老人都会仔细看提纲,反复思量要讲的事情。采访开始前,有的老人会提前半小时到小区门口等待志愿者到来。谈话结束后,他们也一定要坚持送志愿者们下楼,目送孩子们上车。有的老人身体不好,志愿者劝他们休息,他们却总是坚持要“把这个说完”“把那个说完”。

“在整理回忆录的过程中,老人们重新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内心充满了温暖和快乐。这些情绪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能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更加乐观、开朗。”宋琳怡说。

每一位老人,无论他的一生光辉还是平凡,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康乐忆享”项目团队成员在为老人记录人生回忆的过程中,听到了许多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也听到了无数动人的生活细节。听着听着,志愿者们就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老人们讲述的世界里,曾经在书本上学过的历史落了地。在聆听讲述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在成长道路上获得了更多的滋养。

一名老人的孙女在阅读回忆录后曾说:“以前我对爷爷的了解只是一些模糊的印象,现在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走进了他的一生,我为有这样的爷爷感到骄傲,也更懂得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了。”

志愿者李梦雪也表示:“通过聆听老人的故事,我看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也明白了生命的珍贵。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关爱身边的人。”

王文浩介绍,除了为老人撰写回忆录,志愿者们还会去养老院照顾老人,陪老人去医院取药,帮老人拿快递,用各种方式为老人尽一份力。老人们也会用种种方式向志愿者们表达感谢之情。

在志愿活动结束后,许多老人会精心地写上一段话发给志愿者,以表达自己的感谢与快乐。韩均良老人曾为志愿者们作了一首诗,王子豪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冬阳舍下喜相会,穿越人生情欲醉。社区偏爱夕阳红,学子岂能不折桂。”

志愿活动让许多年轻人第一次真正走进老人们的内心世界,这场由老人们引领的“回忆之旅”,也为年轻志愿者们创造了新的珍贵而美好的回忆。

“我们团队的一个女孩在参加志愿活动后,主动回家为她的奶奶写回忆录。这也成为她和奶奶在一起的最后的珍贵时光。”王文浩告诉记者,“因为要写回忆录,所以她用音频、视频等形式将整个回忆过程都记录了下来,留下了无比宝贵的亲人影像。我觉得从这件事情上看,我们的坚持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李丹萍  编辑:郭韶明】

“心”辰大海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8:16

非遗传承人热衷“评级”?关键还在“内功”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6:54

网络流行语:最强“嘴替”还是语言污染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6:37:18

首都青年共绘花园城市蓝图:期待与行动并进

中国青年报2024-12-20 09:40:55

国风大典邂逅时尚古镇

中国青年报2024-12-17 09:31:55

王英或许很多,但扈三娘少有 | 文史杂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5 16:49:05

家在中轴最美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3 12:45:52

我在协和医学院修文物

中国青年报2024-12-13 06: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