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数字时代 超半数受访青年认为应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防止过度依赖数字技术,64.7%受访青年注意锻炼基本生存技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中,年轻人享受到许多便捷与乐趣,但熟练使用数字技术的同时,一些曾经得心应手的技能变得有些生疏。在数字时代,青年如何更好地工作生活?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42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拥抱数字技术的同时,64.7%的受访青年会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基本生存技能,54.5%的受访青年认为应当在数字时代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当媒介技术让人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一些传统技能也变得生疏
作为一名曾经的写作爱好者,来自陕西的05后淡紫悦发现,上大学后手机等电子设备用得越来越多,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些不如从前了。“我以前还挺文思泉涌的,但现在灵感有些枯竭,写东西比较格式化、呆板。”
来自湖北的18岁青年郑子墨平时喜欢上网看一些评论类的视频,每当发生一些热门事件时,她都会第一时间上网看相关的解说视频,“现在更多的是看别人的观点,感觉自己的思考变少了”。
来自北京的00后李雨荷(化名)经常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但她感觉,如果每遇到一个问题,就条件反射地跳过“自我思考”的阶段,直接向人工智能求助,会让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弱。另外,她感觉如果过度依赖数字技术,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用人工智能辅助写作时,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生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但需要自己表达时,可能就会遇到‘词穷’、无法下笔等窘境。”
数据显示,过度依赖数字技术,51.2%的受访青年觉得会导致写字能力受到影响,49.9%的受访青年感觉深度阅读能力会受到影响,43.4%的受访青年认为表达能力会下降。此外,受访青年感觉深度思考(43.1%)、社交(38.2%)、方向辨别(31.1%)、记忆(27.1%)、做饭(22.4%)等方面的技能会受到影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智媒研究中心副主任蒋俏蕾表示,过往研究发现,过度依赖数字技术会让人的认知能力受到影响,比如当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信息时,往往就会产生惰性,不再记忆这些信息。“我们把媒介技术当作人体的延伸,有了它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有了认知的‘外挂’、记忆的‘外挂’,但当数字技术不能使用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淡紫悦觉得数字技术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她觉得借助数字技术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如果不用人工智能工具,我对一套程序可能一点头绪也没有,但看多了人工智能给的参考,我就能慢慢掌握编程的知识结构,自己也能写一点了。”
“伴随着新技术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他们有一些传统的能力可能变得生疏,但也有一些新的能力是被开发和锻炼的,例如多线条处理工作的能力、创新的思维方式等。”蒋俏蕾表示,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更加会使用数字技术”。
54.5%受访青年认为应当在数字时代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让自己在没有数字技术的时候也能更好地生活,如今,郑子墨会经常在家做饭,尽量少点外卖,她还养成了看纸质书的习惯。“我觉得还要多跟人交流,多看一些书,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经常性的向内思考也是很重要的。”淡紫悦认为,应该经常性地放下手机,多出去走走,欣赏自然景观。
防止过度依赖数字技术,数据显示,64.7%的受访青年会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基本生存技能。如何在数字技术时代保持人的主动性?54.5%的受访青年认为应当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46.7%的受访青年觉得应该加强人际交往,45.8%的受访青年表示可以设定技术使用边界。其他还有:发展非技术类兴趣(45.6%),保持学习和成长,合理利用技术(41.4%),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1.0%)以及培养批判思维(39.1%)等。
“我倒觉得没必要特别锻炼自己不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李雨荷认为,数字技术只是一种让生活变得更好更高效的工具。“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人类也会使用很多工具,可能只是现在工具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好用、更方便获取了而已。”
要想在数字技术时代保持人的主体性,蒋俏蕾表示,个体应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这既包括如何使用数字技术的知识技能,还包括对数字技术的批判素养,了解数字技术的两面性,更加理性地使用技术;也要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学校、媒体、家庭等方面的宣传,让大家意识到培养媒介素养是重要的。媒介技术平台也应当履行社会责任,给用户做出一些提醒,避免用户过度沉迷、不当地使用数字技术。
在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开始发出“放下手机”的号召。有网友发起“一百件不玩手机可以做的小事”挑战,去公园看了一场从未留意过的日落;有网友通过监测手机使用时间数据,适当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家通过短暂的“断连”让自己的身心回归现实生活,感受当下的美好。
“‘数字断连’代表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蒋俏蕾表示,除了数字技术的使用者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识,丰富人们休闲、锻炼、学习的场所和资源,让大家在数字技术之外还能找到新的“连接”。
受访青年中,00后占18.9%,95后占30.5%,90后占31.5%,85后占19.1%。一线城市受访者占36.1%,二线城市的占39.5%,三四线城市的占19.8%,县城或城镇的占4.0%,农村的占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