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莫让“先享后付”变成“先坑后哭”
近年来,“先享后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在预付费行业中悄然兴起,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线下零售,该模式无所不在。而所谓的“先享后付”,顾名思义是让消费者先享受商品或服务,随后再按约定进行付款。这种消费形式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的门槛,吸引了更多用户尝试购买商品或服务。
然而,这种看似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灵活性和便利性的新消费形式,在实际体验中却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困扰。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或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人群,误触下单风险显著增加,可能给其与家人带来诸多麻烦,进而影响其正常生活。同时,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先享后付”让他们“花费”更多了。作为一种消费信贷模式,“先用后付”在心理上降低决策门槛,延后对实际花费的感知,从而可能导致过度消费。当消费严重超出自身能力,无法偿还“先用后付”的订单时,将会严重影响个人的信用等级,甚至会引发赔偿和法律纠纷。
因为“先享后付”中的强制扣款功能,可以保障商家能收到尾款,一些美容门店、健身、教培等实体商家更将其作为获客、锁客手段,在推广“先享后付”时,暗藏了诸多套路和风险。其一,一些商家签约过程中,擅自操作消费者的手机,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其二,在推广“先用后付”时,一些商家往往倾向于夸大其便捷性、灵活性等优点,对于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未给予消费者充分警示和说明;其三,消费者与商家签订的合同中往往隐藏着一些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如高额的滞纳金、违约金等。一旦消费者无法按时还款,这些条款就会成为商家的利器刺向消费者。
此外,“先享后付”普遍存在“开通易、关闭难”的问题。一些平台将“先用后付”选项隐匿于支付界面细微之处,以不易察觉的提示询问用户是否启用;一些平台则在用户初次体验后自动激活,并在日后消费中直接“默认勾选”且难以更改。然而,与这种近乎“无障碍”的开通流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取消步骤异常繁琐复杂。除了和消费者玩“躲猫猫”的取消按钮,消费者还必须等待所有订单完成或售后服务结束才能关闭。对此,北京市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宇维表示,平台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接受“先享后付”功能的行为,已然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
由“先享后付”衍生出的种种消费乱象,既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绝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首先,购物平台需优化其开通、更换及关闭流程,提供简单便捷的操作指引,做到既能“一键开通”,也能“一键关闭”,并强化信息披露,让消费者全面了解该支付方式利弊后理性选择。其次,相关监管部门务必迅速行动,全力填补监管空白,以强有力的监管举措打击不良商家的欺诈与违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重塑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再次,平台也需要加强自律和诚信建设,设置一键举报、一键投诉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渠道,确保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最后,消费者也应该量入为出,理性消费,谨慎选择“先享后付”方式,避免让自己陷入消费陷阱。
“先享后付”作为新的支付方式,需要在便利消费者和利好商家平台的同时,更加人性化地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消费风险,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和需求,从而避免“先享后付”变成挥之不去的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