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蒋述卓:

开拓中国式“文化诗学” 建构新时代“粤派批评”

作者:陈亮 苏莉 来源:羊城晚报2024年12月16日

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实习生 苏莉

“唯道集虚”,踏入蒋述卓办公室和他的学术艺术展,映入眼帘的是一句出自《庄子》的四言砚铭,这是蒋述卓坚守大道、虚怀若谷的毕生追求与真实写照。蒋述卓是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带头人,他以文化视野开展文学研究,用审美视角构建“文化诗学”,成为文艺理论与批评领域的岭南名家。将至古稀之年,他仍保持着对学术的无限热情,依然在学术道路上不懈求索。

转益多师汲取学术滋养,沉潜反复深耕文艺学

蒋述卓的求学之路,从广西桂林师范学校起步,经由广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最终抵达暨南大学。从岭南到江南再回岭南,他在地域迁移中潜心治学、兼容并包。1974年,19岁的他开始在一所中专——桂林师范学校执教,1977年高考恢复后他“回炉再造”,先后师从林焕平、王元化等著名学者,经过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历练,逐渐在文艺学领域崭露头角。

作为当代广东文学代表性人物,蒋述卓早早便与文学结缘。“我从小受二姐影响,她在民办小学当老师,是她将我领进小学。当时流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因她崇拜女英雄卓娅而给我取名‘卓’。”

“上学时我是跑图书馆最勤快的人。”在中专学习期间,蒋述卓便钟爱鲁迅作品,“留着小胡子,像鲁迅一样干瘦,仰慕鲁迅的黄文强老师给我们讲《祝福》《社戏》”,他还常常偷偷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外国名著,拓宽视野。本科阶段他的阅读更加自由宽泛,每周借阅大量中外文学作品,“有时甚至能借到10本书”。硕士阶段,他的阅读方向转向理论著作,深入研读黑格尔等人的古典美学作品。博士阶段,他的研究目光落在中古佛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上,他涉猎大量佛教文献及西方哲学名著,“文学研究本就要求广博”。

师承王元化先生,蒋述卓一直秉持“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文史哲结合”的治学态度,他将文学与文化视为一个整体话题,探究其间的相互影响。王元化倡导的“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激励他不断在学术研究中追求卓越。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曾向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著名哲学家冯契、著名佛典专家苏渊雷等名家大师请益学问。在暨南大学工作期间,饶芃子教授则成为他学术上的引路人,不仅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滋养,更激发了他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关注与研究。

在“转益多师”与“沉潜反复”中,蒋述卓出版了《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宗教艺术论》《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等多部专著。其中,《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是国内首部从佛经传译的角度,考证了佛学文化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化思想是如何互相促进及融合的学术著作,得到了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称赞、指导,后被季羡林收录到《东方文化丛书》;《宗教艺术论》是国内宗教艺术领域的首创性内容,其系列学术成果从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中国宗教艺术论》被纳入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学术著作外译”项目,翻译并在美国出版。

建立中国批评话语,凸显岭南文化魅力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蒋述卓笑称自己既“述”也“作”(谐音“卓”),契合其名,尚算称职。1975年他下乡锻炼,结交了众多富有热情与才华的剧作家、诗人,在文学创作之路上首度“入圈”。他最初写的红军长征等诗作在《广西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大学期间,他尝试写长篇叙事诗;研究生期间,他深入文艺评论领域,发表了好几篇评论文章,评论成为他进行创意写作的主要形式。2008年,蒋述卓出版的《诗词小札》获得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艺奖。“我的创作之旅从写诗开始,逐渐扩展到小说创作,最后又转向文艺评论和散文。”

蒋述卓自称是个“学术杂家”,尝试从多方面凸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他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内涵与特质,揭示岭南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无限可能,并指出岭南文化具有流动性、兼容性和创造性的特质。

近年来,蒋述卓致力于建构“粤派批评”,通过系统梳理晚清以来的学术传统,再现岭南地域空间对于文化视野与思辨能力的培育作用。

在其学术研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文化诗学”理论的提出与实践。“‘文化诗学’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文化自觉与自信,是要建立中国的批评话语。”他解释道,“文化诗学”的批评,是既要挖掘文学的文化意义,同时又要揭示它的审美意义,两者结合才能使文学研究更为深厚。“文化诗学”正是其学术总成,系列理论与研究方法也为“粤派批评”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他参与并组织了“新南方写作”的讨论,强调文学作品中地缘、经验和想象的融合与创新。这一理念不仅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边界,更将南方地域文化置于世界文学的格局中重新审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的连接。

自新世纪伊始,蒋述卓特别关注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华文诗学的理论建设问题。他认为:“海外华文文学不仅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连接世界的重要文化桥梁。”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后,他更是全力以赴,担任《华文文学》主编,力求从理论上进一步透彻研究海外华文文学。

今年3月,他成为汕头大学特聘教授,从广府地区到潮汕地区,他的学术生涯又有了新的落脚点。“我将持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深掘两者交融之道,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进行创造性继承与转化,力求在文艺理论中构建自主话语体系,以新视角审视岭南文化与潮汕文化的精髓。”

“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一部书,这部书的厚重轻薄,都是由自己去写就的。”蒋述卓说道,“任何学术都没有捷径可走,不可以耍滑头,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

【责任编辑:李丹萍  编辑:郭韶明】

家在中轴最美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3 12:45:52

我在协和医学院修文物

中国青年报2024-12-13 06:48:18

比头发丝还细的金银线,如何变身为绝美工艺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2 22:32:23

当农学硕士遇上非遗木偶戏

中国青年报2024-12-13 07:47:11

复旦学生团队用AI打造“彩云小镇”,传播苗族文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1 13:54:18

当更多青年影人来到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10 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