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术评价要防止套路化、短平快和高产低质的研究人员胜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前不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2024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优青”项目)结题审查会在长春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学敏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优青”项目结题汇报要重点突出项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或可能产生标志性成果的阶段性研究进展。他指出,在学术评价上需要防止套路化、短平快和高产低质的研究人员胜出。他进一步强调,学术评价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术创新的质量,是健康学术生态构建的关键要素。
张学敏表示,我国医学科学领域的学术评价在本世纪经历过影响因子导向、CNS期刊及其重要子刊导向的阶段后,已经进入到追求卓越科学创新的学术评价自信阶段。他认为标志性工作需要突出三点,科学发现了什么或发明了什么、发现的意义或发明的价值,以及真实可靠性,而这需要重视国际小同行的评价。
据悉,该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协办。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不同类型的研究,其成果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办法。评价科技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除了依靠专家进行学术品判,还需要让时间来检验。
张希强调,人工智能为科学带来新的研究范式,成为科学变革新的驱动力,我们既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又要对其持有批判性的态度。科学进步有自己的逻辑,重要的成果具有偶然性,要善于抓住实验中的偶然现象,探究其背后的本质,产出原创性的成果。他指出,青年学者选择正确的方向,把握重要的问题,保持勤奋、耐心和坚持,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据了解,会议期间,专家评审组在认真审阅“优青”项目结题相关成果材料和现场汇报的基础上,经过充分交流、讨论,对“优青”项目结题进行了分级评价,并形成专家评审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