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米饭很香甜!杂交水稻“升级”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刘静)刚出锅的米粒香气扑鼻,晶莹剔透,每一粒都饱满圆润,口感柔软又不失嚼劲。11月25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吃上了用今年的新米煮出的大米饭。不同品种的大米饭各有各的口感,也有着同样的香甜。
在稳稳端牢“中国饭碗”的同时,如何提高杂交水稻的口感,是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炳然和科研团队成员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科研团队通过努力,在育种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得水稻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得好吃、吃得放心。”
赵炳然团队做的是对水稻种子实现定向改良。“碳离子加速到高能量状态,打到水稻种子上,导致DNA断裂并产生突变。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就像池塘里有千奇百怪的鱼。我们的重离子诱变技术,就是能精准找到想要的那条鱼,捞上来。从一万粒水稻种子里精准找到我们需要的。这项技术在2019年取得了突破,并在之后的六年中不断进行升级换代,‘捞鱼’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他说。
近年来,超级稻高产攻关不断创新记录。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许靖波介绍,2023年,杂交稻品种“粒两优8022”在四川省德昌县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1251.5公斤,刷新杂交水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卓两优1126”在云南个旧市和蒙自县百亩攻关示范田实测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168公斤和1186公斤,创造了云南省大面积水稻单季亩产最高纪录。
耐盐水稻新品种研究也获得了新突破。2024年累计审定耐盐碱水稻新品种11个,另有7个品种达到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并通过初审。在0.3%中度盐碱地种植最高亩产突破500公斤。
湖南省种子管理服务站正高级农艺师刘虎还提到,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提高水稻的耐热和耐寒性。“气候变化也导致水稻病害情况发生变化,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研究中心加大了对抗病品种的育种力度,提高筛选强度,使选出的品种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刘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解释。
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研究,赵炳然最终给自己的工作找到了一个描述词,“锦上添花”。“没有完美的品种,只有更好的品种。”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