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蚕丝业向新:这里的蚕宝宝为啥不挑食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2024年11月26日
薄如蝉翼,灿若烟霞,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向世人展示,2000多年前中国丝织品的精美绝伦。
养蚕、缫丝、纺织……植桑养蚕的传统,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丝织产业,在湖南已承袭千年。
然而,囿于家蚕寡食性这一特征,传统桑蚕产业,生产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极易受桑叶产能制约。
蚕宝宝在蚕框里大快朵颐。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冬日走进位于湖南省浏阳市的中茧新科桑蚕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在其工厂化的养蚕生产线上,每日有10吨至15吨蚕茧下线,却几乎找不到一片完整的桑叶。
近距离观察,这里的“蚕宝宝”居然不“挑食”——豆粕、玉米、桑叶等磨成粉末,辅以维生素等多种添加剂,制成营养丰富的“宝宝餐”,蚕宝宝们正大快朵颐。
从只吃桑叶,到广食加餐,秘诀何在?
“种业创新是关键!”中茧新科首席科学家崔为正告诉记者,近二十年,通过持续尝试以桑叶之外的食料喂养,筛选生长发育好、性状优异的个体留种继代,创造性地培育出实用性好的广食性蚕品种。
工厂化的饲料车间。
工厂化的饲料车间。
吃得更多样,喂养更科学。
实验室里,首创的家蚕膨化颗粒饲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配。“在蚕生长的不同龄期,根据其特点,配制不同配方的饲料喂养。”崔为正说。
吃上精心调配的“宝宝餐”,再住上恒温恒湿的“空调房”,这里的蚕,改变家蚕对季节的依赖,一个生长周期仅31天。分批次培育下,蚕宝宝全年每天都可繁育、生长、结茧。
采茧产线,工人正在挑选。
采茧产线,工人正在挑选。农业向工业转型,养蚕效率有大变化。
工厂车间里,AGV小车穿梭不息,将蚕框一一运送至全自动产线上。一个生长周期,只需投喂6次饲料,并且投喂、清理等环节,绝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自主完成。
“传统生产模式下,桑蚕产业70%的成本是劳动力投入,现如今,随着生产、管理的智能化,生产效率较传统方式大幅提高。” 中茧新科董事长范茂林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陈思阳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