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公布,45岁以下青年获奖者占比超六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在今天召开的北京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19位科学家、196项成果获奖。
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包括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合作中关村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在今天举行的大会上,方忠、汤广福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陈恺、张振雷、孙琼、杜强等8人荣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博思维克、本诺伊·帕克丹姆等9人荣获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此外,52项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包括一等奖13项,二等奖39项;24项成果荣获技术发明奖,包括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120项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一等奖31项,二等奖89项。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度全部获奖者中,4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六成,青年人才持续焕发科技领域新生机。
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的青年科学家中,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恺突破了未知恶意代码高效检测的难题,率先验证智能算法在物理世界可被实际攻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杜强提出了旋转盘腔非稳定流动机理与燃气入侵新方法,研制了轻型涡扇,推动了我国高端装备复杂空气系统领域的发展。
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的获奖者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忠致力于拓扑物态计算研究,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站在国际前沿;怀柔实验室主任汤广福则致力于能源电力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推动北京成为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全球创新高地。
记者还了解到,在2023年度的获奖成果中,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总获奖成果的26.5%,较去年提升明显。获奖成果在神经干细胞、半导体物理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基础性、原创性成果,为构建北京原始创新策源地筑牢根基。
同时,2023年度还涌现出大型复杂构件制造、量子级联激光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北京打造全球主要创新高地,发挥首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科技力量。此外,企业作为前三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实现连续五年超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