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举行非遗青年培训专题交流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温州11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采用螺钿镶嵌、珐琅彩等技艺制作的新潮国风胸针、手工剥去外壳的整颗山核桃肉、Q版的龙泉青瓷龙宝宝、用小小蚕茧制成的各种卡通人物和动物造型……在团浙江省委组织的非遗青年传薪者主题培训班上,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非遗技艺传承者、青年非遗价值传播者、青年非遗产品经营者带着各自的“十八般武艺”,轮番展示。
11月14日,浙江省非遗青年传薪者主题培训班上,学员们调研温州郑家园麦麦酒酿造技艺体验馆。团浙江省委供图
浙江天台是中国四大艾草之一——海艾的产地。出生于2000年的李南南,从母亲那里传承了家族的制艾技艺,并在传统艾条的基础上,研发出艾草精油、热敷贴等更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培训间隙,许多学员围着她,感受中医问诊、针灸的魅力。
11月15日,浙江省非遗青年传薪者主题培训班上,学员们带着各自非遗作品展示。团浙江省委供图
一盏活灵活现的龙灯,出自丽水市缙云县板龙舞代表性传承人陈润建之手。一到元宵节,缙云人的踩街活动中,最亮眼的就是板龙舞。13岁那年,陈润建摸索着制作了第一条布龙,与小伙伴一起在村里舞龙灯。工作后,他从事电商设计工作,但对制作板龙一直保持热爱。每逢村里制作大龙头,他总是主动承担彩绘工作,并抓住机会向老师傅请教制作技艺。2024年,陈润建参与制作的长8.2米、宽2.6米、高6.8米的小溪板龙龙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为世界最大的板龙龙头。在板龙的基础上,陈润建又制作出兔子灯、鳌鱼灯等创新产品。他把板龙制作和舞龙表演等内容,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一场4个多小时的慢直播,吸引了6万多人在线观看,还有3.1万次点赞。
桐乡市乌镇钱氏竹编工作室的周晓英,给儿子取名“承艺”,就是希望孩子能传承祖传的竹编技艺。儿子一出生就被放进竹篮里,到了10岁已经能制作竹编作品。
培训班的40多位学员里,有些像李南南、周晓英一样,传承了祖辈的技艺;但更多的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学习。非遗温州石雕代表性传承人胡植柱,放弃了在意大利的发展,回国学习非遗技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孟菲、宁波市象山县东陈乡中心幼儿园团支部书记谢淑楠,不仅自己学习首饰制作、剪纸等非遗技艺,还把这些技艺传授给学生。
围绕“青年力量如何助力非遗传承和发展”主题,青年们各抒己见。孟菲经常带着学生们参加各种研学体验和文创市集,她说:“要先做非遗的‘手艺人’,誓做非遗的‘守艺人’,勇做非遗的‘首艺人’,敢做非遗的‘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