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大数据”资助让学生活成一束光
今年暑期接到的一通电话,让长春理工大学大二学生张嘉颖觉得惊喜又温暖。打电话的是学校资助中心老师,提醒她根据家里受灾情况,及时登录学校资助系统,申请灾区学生补助金。
张嘉颖的家在吉林省松原市的一个山村,那里十年九涝。今夏雨水多,张嘉颖家里种的玉米受灾严重。在资助系统里提交了农田受灾照片及说明后,没几天张嘉颖的银行卡里就收到了1000元补助金。
后续资助中心老师又询问张嘉颖补助金是否收到。开学后,她还收到了灾区学生入学大礼包。这一系列资助行动,得益于长春理工大学不断完备的资助管理系统。
除了盯紧突发致贫致困的学生,长春理工大学的学生资助管理系统还设有奖惩管理、学生事务、思政教育等五大模块共28项业务,实现了“国家—学校—学院”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可做到精准施策和资助,让学生在校期间安心学习、励志成才。
抓取大数据,及时发现需要资助学生
当有灾情发生时,长春理工大学会借助学生资助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抓取,及时筛查出受灾地区学生信息。同时开通“专项临时困难补助”申请通道,依据受灾程度不同给予每名学生500元-1000元不等的补助资金。
现在,长春理工大学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学生信息的一体化管理。长春理工大学资助中心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情况动态数据库和电子档案,实时掌握他们的考试成绩、获奖情况、任职经历、受资助情况等,让资助育人工作能更加有的放矢。
根据资助系统掌握的大数据,长春理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学业指导、生活关怀、能力提升、就业帮扶等一系列资助措施。例如,开学报到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爱心大礼包、入学后根据学生需要推荐匹配勤工助学岗位、入冬时为南方学生发放御寒衣物、春节返乡时为省外学生提供“亲情工程”路费补助等。
“通过系统大数据分析后实施的精准资助,深受学生认可。”长春理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梦菲说,这让学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也在他们心底种下感恩的种子。
今年,是张梦菲从事学生工作的第14个年头。回想多年前,资助工作大多情况下就是把补助金发给学生,受资助学生领到钱后如何使用、大学期间如何更好地学习成长,却没能被关注和跟踪。
让受助学生“可以活成一束光”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于翔海也是学校不断完善资助体系的受益者。
4年前,他从职高考入长春理工大学,并一直保持年级专业成绩第一名,获得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校级一等奖和学校“励志成长”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于翔海的获奖经历就是借助资助系统大数据分析挖掘出来的。
“发现受资助学生群体中的品学兼优者,传播他们的优秀事迹,将他们打造成为同学中的朋辈榜样。”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资助工作辅导员刘畅说,如此一来,既可以树立受资助学生的自信心,也能鼓励其他受资助学生和其他同学。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理工大学在挖掘和传播受资助学生事迹的过程中,并不过分强调家庭经济情况,而是更多展示学生在学业和特长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绩。
在长春理工大学,还有不少从职高考入的学子。学校团委和所在学院团委经常邀请于翔海分享自己的成长励志故事,向其他从职高考入的学子分享学习经验,把“思政课堂”融入在朋辈之间的交流中。
长春理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与校团委一起,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励志成长优秀学生评选、优秀学生事迹宣讲会等活动。每年还会结集出版受资助学生的成长风采录,用他们的故事鼓励一批批学子。
“感谢国家、学校、老师无私的帮助。是你们让我可以不受经济的羁绊,跨过山河,与外面的世界相遇。是你们让我可以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张梦菲每次看到感谢信中的这段文字,总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封信是长春理工大学去年的毕业生闫军平所写。当年入学时,他通过“绿色通道”缓交学费。第二年,远在甘肃天水的家中苹果滞销,焦急的闫军平得到全校师生相助,很快,家里滞销的苹果被抢购一空。大四时,学校选树他为励志成才的学生榜样,他把成长故事分享给了众多学弟学妹。现在,闫军平已经成长为一家汽车企业的青年骨干。
今年毕业的陈振豪,在学校时曾荣获国家奖学金。他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被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挖掘后,在校内多个公众号上传播。让身边人佩服的是,尽管家庭不富裕,陈振豪还是会把每次得到的奖学金,平均分为两部分,一半自用,一半捐献给多个公益项目。
他说,自己通过高考,读了心仪大学,收获了温暖与帮助。他想把这样的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像他一样,不断感受到善意。
从“受助于人”到“自强于行”
目前,长春理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正在从保障型的基础业务服务向发展型的素质养成平台拓展。
“爱心阳光驿站”是长春理工大学的品牌资助育人项目,内设爱心超市、爱心书屋、爱心衣阁等多个功能区。爱心超市定期向受资助学生发放虚拟“爱心币”,学生可以凭借“爱心币”在超市内采购学习、生活用品。
长春理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教师、爱心驿站负责人滕玲介绍,爱心阳光驿站不仅为受资助学生提供物质帮助,也是他们锻炼成长的实践平台。
爱心驿站的日常管理与经营都由学校学生资助服务团的学生负责。学生资助服务团是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导的学生社团。每年新生入学季,与其他社团一同纳新。“受助于人、感恩于心、自强于行”,是这个学生社团的口号。
爱心超市设置在校园一处食堂内。上大三的曾俊文是目前爱心超市的学生负责人。从进货、采购、上架,到小票整理、热销商品分析,他都全程参与。
在爱心超市里,每天都有资助服务团的学生值班,上架、导购、收银,大家各司其职。周末是爱心超市最忙碌的时段,一天有三五百名受资助的学生来超市采购。
从大一刚入学时的内向羞涩,到现在的侃侃而谈、乐于与学弟学妹分享成长经历,曾俊文说,这得益于他在学生资助服务团和爱心超市的成长。
每届学生资助服务团有100人左右。曾俊文发现,很多成员在服务团里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背景,家庭经济困难不再是他们自卑的理由。“学校各项资助政策托底,校内有多个锻炼平台,抓住机会,我们同样有美好的未来。”曾俊文说。
爱心超市的收银系统是往届学生资助服务团的成员自主研发的。目前,这名毕业生在国内一家知名电商平台任职,平日里还会帮忙维护这个收银系统。
“喜欢互帮互助,一起成长蜕变。”滕玲说,这样的传统在每一届资助团成员中不断传递。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大学里可以享受一个相对平等的舞台。”长春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王超说,让受助学生不因家庭条件而掣肘,让他们毕业时有能力、有胆识、有自信地走向社会,或许就是资助工作的最大意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通讯员 王超 史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