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年轻”的吴文化博物馆 如何打破“千馆一面”困局

作者:张楠 来源:扬子晚报2024年10月24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2020年6月建成开放的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今年不仅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还荣获中国博物馆协会设立、组织推介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荣誉,每年仅2至3家博物馆可获此殊荣。近日,记者跟随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团来到苏州市吴中区,走进“年轻”的吴文化博物馆,探寻该馆的创新发展之路。

吴文化博物馆坐落于苏州澹台湖景区宝带桥南侧,是全国第一座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的综合性特色博物馆。作为苏州市第一座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的特色博物馆,它不仅是观众了解吴中、认识苏州的崭新窗口,更是传承和弘扬吴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开馆以来,吴文化博物馆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专业的运营团队,迅速成为苏州市的文化新地标。今年,吴文化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殊荣,并被评为2024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充分展现了其在国内博物馆界的实力和影响力。

馆内常设展由“考古探吴中”和“风雅颂吴中”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从考古学的角度解读吴文化的源起、发展和勃兴;后者则包含“吴风”“吴雅”“吴颂”三个展览,解读、展示秦汉、明清至今的吴地文化、吴地风物、文化传承等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诠释吴文化的内涵。“吴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曾获中国博物馆界展览最高奖——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江南文化始泰伯,千年古韵映水乡”。三千多年前,北方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为了成全父亲传位于三弟姬昌的想法,离家避让来到江南一带,拓荒耕地,开渎理水,创立勾吴古国,传播中原文化,让长江下游告别蛮荒。时至今日,一件件“国宝”级文物陈列于吴文化博物馆,诉说吴地过去的故事,引起今人无限的遐思。良渚文化的黑衣陶刻符贯耳罐,四个刻划符号被许多专家学者研究讨论;楚途盉为青铜酒器,经考证可能是吴人攻楚得到的战利品;鹦鹉首拱形玉饰利用鹦鹉剪影勾勒器型轮廓,显示南方吴国独特文化风貌;釉里红云龙瓷盖罐造型端庄、发色艳丽,是国内外罕见的早期釉里红瓷器;朱碧山银槎为长须老者乘槎凌波之状,显现了技术精湛的元代银作工艺;青花束莲纹盘硕大规整、青花色泽浓艳,是明宣德官窑器中的精品。除了文字、实物、影像等展现形式,吴文化博物馆还加入了场景还原、三维动画、AR感应、趣味小游戏、气味感知等互动体验,让文物“活”过来。

2024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也是中国和意大利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吴文化博物馆联合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在9月27日~12月1日举办“观看之道——威尼斯与苏州城市主题摄影展”,展出摄影作品160余幅,呈现苏州与威尼斯两座水城的城市面貌、人文风情、生活气息,为两地的深厚友谊、文化交流续写新篇章。

为丰富博物馆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形态,2021年6月,吴文化博物馆开启“博物馆演绎”项目,成立了全国博物馆首个素人演绎组织——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这是面向公众招募的公益性社团,目前已完成以馆藏文物“双鸾瑞兽纹铜镜”“银槎杯”为原型的原创剧目《身临其“镜”》《寻槎记》《水》的编排,定期在馆内“演绎剧场”“博物馆之夜”、馆外“太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中进行演出,服务观众超5万人次。同时围绕基本陈列、重要特展及社会热点,开展环境戏剧、主题诗会、戏剧工作坊、舞蹈工作坊、剧本围读等社会教育活动103场,参与观众超4000人次,广受社会欢迎。

【责任编辑:李丹萍】

三原城隍庙:文化遗产如何留存“原汁原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0-23 16:49:37

苏州核雕:盈寸之间见天地见匠心

中国青年报2024-10-22 06:45:33

叶兆言:好的小说让人带着笑含泪读完

中国青年报2024-10-17 23:22:14

为什么偏要去一场“有故事的旅行”

中国青年报2024-10-18 06:44:00

当作家走进网络直播间

中国青年报2024-10-17 23:21:27

二〇二五年旅游商品开发趋势展望

中国青年报2024-10-18 07:45:43

漫展:城市文旅魔法阵

中国青年报2024-10-18 07:46:30